《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浅释(32)
3、信大法:大法即是大乘之法。你要深信大乘实相法门,深信因果,深信般若。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你缺少信心,即使佛法广大,也不能度你。《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善根从何处来?就是从信心来,从信心所生,所以信乃功德之母亲。菩萨摩诃萨深信一切大法、无上妙法,尤其对这部《妙法莲华经》,他是特别深信重视。
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金刚经》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其福德胜过以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你这一念生净信之功德,等于以七宝来布施给一切世界,而且如来世尊是绝对知道你这心念,不会令其空过的。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个个都要拿出真正信心来,才能得到这种相应。
4、解大理:在《华严经》上讲——信、解、行、证。所以解大理必须依照着信心,首先要信,然后明白,便去实行,而后证得。什么是大理?就是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就是六即佛中之“理即佛”。按着理来说,每个众生都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成佛。如果不修行,而尽说自己是佛,那是没有用的。譬如你自封为王,整天自吹自擂:“我是皇帝!我是皇帝”!可是有没有一班文武百官来保护着你?有没有老百姓来支持?若没有,你只是个光棍皇帝,有何用?所以按理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返本还原,认识自己本来真面目。为什么要明白众生本来是佛?因为实相的智慧,不离众生心,皆是每个众生自性所具足的,所以要解大理。
5、修大行:菩萨摩诃萨勤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又有内财(头目脑髓)与外财(国城妻子)。行菩萨道,是无我相、无人相的,所以菩萨能舍弃种种,布施一切给人。法施就是说法利生,为众生讲说佛法。“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就是为一切众生宣扬佛法。所以学佛法的人,都应该学习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人。我若知道一点,就向人讲说一点;知道十分,就讲十分。本照自己所知的佛法,为人讲说——这即是法施,以法来布施教化众生。无畏施即是若有人遭遇到飞灾横祸,心中非常恐惧忧苦,而正在此时,你去安慰开导他,令彼消除一切的恐惧忧怖感,而心生安宁。
(2)持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戒、比丘戒(二五○条)、比丘尼戒(三四八条)。
(3)忍辱:忍辱是一个最好、最有用的方法。你若能忍辱,则恰如获宝也!好像我曾说过一则公案:有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于门口挂上一块匾,写上:“我性如灰”,意即他性里亳无火气,从来不发脾气。这老修行昼夜精进用功,性情修得柔和无比。可是此时就来了一位菩萨,试验他的道行。菩萨到彼门前问:“这几个字写的是什么?”答:“性如灰。”一会儿,菩萨走回来又问道:“匾额上写的是什么?我记不得了”。答:“性如灰”。如是来回问了几百次,终于把火问出来了。老修行冒火的大声大嚷道:“性如灰!性如灰!你这么啰啰嗦嗦,尽来扰乱我的修行,你居心何在”?菩萨言:“哈!原来灰还有火呢”?说完即踊身虚空。
你道这菩萨是谁?原来是观世音菩萨来考验他,结果修了几十年性如灰,仍有火气,考不过菩萨的试验。观音菩萨临走前言:“你还须修行!二十年后,我将再来”。由此可见,忍辱是极端不易为之事,最要紧是没有脾气。我以前为人徒弟时,无论师父在不在面前,从也不敢发脾气。我若发脾气,他则不食而自责道:“我教化徒弟没教化好。”因为他老人家不吃饭,故我始终不敢发脾气。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