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先生说这是绝地,会断子绝孙,但他却不搬迁,理由没几个人能想到



今天讲讲历史名人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儿时丧父,家中非常贫寒,因为粮食很少,他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再用刀切为四块;

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这样足足吃了三年。

但他自小就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读书十分勤奋刻苦。

一天,他问一位算命先生:“我将来可以当宰相吗?”

算命先生摇摇头,说:“不行!”

他又再问:“我能不能成为名医?”

算命先生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刚才理想那么高,为什麽一下子降低这么多呢?”

他答道:“因为只有宰相和名医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顿时对他刮目相看,称赞道:“你有这种仁心,真是当宰相的人才啊!”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按当时风俗,他曾请风水先生来看他给母亲选择的墓地,结果风水先生说,他母亲的葬处是“绝地”,葬在这样的地方家里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

范仲淹想了想,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让别人来承受这样的坏运气,我宁愿我自己承受;如果我应该绝后,就是迁坟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而没有迁坟。

后来,范仲淹考中进士,做了“秘阁校理”,由于他精通六经,很多学者都来请教他,他孜孜不倦地为来请教的人讲解。

当了官后有了薪俸,他家中却仍过得十分节俭,但对外是十分大方的,薪俸用来请四方的游士吃饭。

范仲淹家的生活简朴到什么程度呢?

几乎连衣服都极少买,有时候儿子们没衣服穿需要出门,只好借游士的衣服外出,范仲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久,他就当上了“右司谏”,遇到旱灾和蝗虫害,奏请皇上派遣特使调查救济,后皇上命他去安抚江淮的灾民。

范仲淹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后来,他升为“参知政事”(为宰相副职,简称“参政”),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

范仲淹的乐善好施当时是出了名的,所以尽管薪俸不少,但都施于别人了,家中一直过得十分清贫。

凡是贫穷的亲戚或没亲戚关系的贤者,他都施舍。

范仲淹常在故乡买千亩良田,号称“义田”,以帮助自家族人,达到每天有饭吃,每岁有新衣,婚娶凶丧有补助的理想生活;

他从族里选择一位年老而贤能的人,主持义田收入的计划和出纳。

公元1034年,范仲淹出任苏州知州。在苏州,范仲淹疏通五条河流,兴修水利,大大利益了苏州百姓。

当时,范仲淹得到南园一片土地,风水先生说这块地特别适合盖房子住,子孙中将接二连三出公卿贵人。

谁知范仲淹却说:“只有我们一家人独享富贵,不如附近的人都能在这里受教育,得到富贵的人,岂不是更多吗?”

于是,范仲淹将这块南园宝地用来兴建学校。几十年后,苏州一带的文风,依然领先于整个东南。

 

于是,他就把那那块地捐献出来,在那里建了学校““苏州书院”,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

近一千年来,这块土地兴建学校的用途从未改变,今天的苏州中学即基址于此,依然在为苏州乃至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而范仲淹一生任职多地,如安徽广德、饶州(江西鄱阳)、江苏镇江、浙江绍兴(兴办“稽山书院”)、邠州(陕西彬县)、邓州(兴办“花洲书院”),均大力兴办学校和书院,教书育人,从未间断。

范仲淹逝世后,皇上追封他为“魏国公”。他的儿子纯仁后当了宰相,纯佑、纯礼和纯粹都是有名的卿侍。

范仲淹的后人有很多孝子贤孙,荣华显贵,至今依然兴旺。

——本事迹素材出自《德育古监》

感言: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而范家却是一直兴旺,至今不衰,可见范仲淹的功德和利他之善行有多大。

如是因如是果,他一心为他人谋福利,而丝毫不计较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功德是无法估量的。

为别人谋福利,反作用力就是自己得到福利,所得到的回报就是子子孙孙得到福禄,近千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而他也流芳百世,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八德”即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处世的基本操守。

“八德”发展到现在,就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二十字的公民道德规范。

一个家业的操持与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后世如能谨遵前人教诲,以家训为戒,才能将家业继承得更好,将家庭操持得更好。

这二十个字,是告诫后代人们要切记前辈训诫,精进勤勉,遍施善行,才能发扬祖业,有所作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广州云喜州

广州云喜州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广州云喜州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广州云喜州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广州云喜州。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