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走不进对方的心?
将对自我的重视转向众生
把对众生的漠视转向自己
方能消除自他隔阂
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
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与人沟通也是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之一。
但仅仅依靠技巧,未必就能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
比如“共情”的运用,要求治疗师从病人的视角看待世界,以此进行沟通。
但正如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教授所说的那样:“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感受是极端困难的一件事情,太多的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在其他人身上。”
障碍这种“共情”的,正是我执,是强烈的自我重要感。
这就使得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标准和好恶看待问题,无法做到真正的共情。
而大乘佛教的慈悲,则是以强烈的利他主义愿望为前提,这是走近对方、接纳对方、包容对方的首要条件。
在修习慈悲的过程中,要在空性见的观照下不断克服我执,摆脱自我中心感,这样才能消除自他双方的隔阂,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达到真正共情的效果。
大乘佛教有一部《入菩萨行论》,由寂天菩萨所造。
这部论典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自他相换”的修法,其理论基础,就是认识到我执的过患和利他的利益。
具备这一认知,进而将对自我的重视转向一切众生,把对众生的漠视转向对待自己。
换言之,就是将自我和众生在心目中的地位进行对换。
这种修习可以帮助我们舍弃自我的重要感,建立利他之心,也是达成共情的善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