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一)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六十四句: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孔子说,君子在事奉国君,上朝为官时,总想着尽忠职守,为天下人谋福利;退朝居家时,总想着补救自己的过失。如果国君有美德善行,一定顺势促成;对于国君的过恶,一定要帮助他匡正、补救,能尽心尽力做到这样,那么君臣上下必能同心同德、相亲相爱。


“进思尽忠”,“进”有几重含义:第一是入仕,每日进入朝堂,身在君王之侧;第二是被加官进爵、被重用提拔时,君子都要考虑如何尽忠,全心全意、尽善尽美地做好忠君之事。君子在朝为官或者被提拔重用,不是为了自私自利、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怎样在更高的平台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千字文》中讲:“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所谓的“尽命”,就是全心全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东汉大儒马融仿效《孝经》写了一部《忠经》。在这部书中,他详细谈论了忠君之事。首先要知上,不仅要知道他的脾气性格,还应该知道他的胸襟和抱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事奉君主、长上。假如是在地方做父母官,尽忠就表现为尽心尽力地爱护老百姓,把政治办好。作为父母官,要把教化人民摆在第一位,因为唯有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才能够使人们理得心安,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隋朝,有一位官员叫梁彦光。他去相州做刺史。他刚到相州时,感到那里的人比较险恶、苛刻。作为一名地方官,他看到百姓的这种状况,不仅没有指责、轻视、嘲笑,反而生起怜惜之心。“人之初,性本善”,因为那里的人没有受教育,所以才会言行偏颇,这样的人生实际非常可悲。梁彦光看到这种情况,马上请了很多有学问的大儒设立学校,教化百姓。这个地方官很了不起,明白要教化百姓,必须首先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老百姓都知道尊师重道。为了保护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不受污染,他还规定,在当地只能传播圣贤书。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整个社会的风气转变成重视礼义廉耻、伦理道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