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讲义(二十四)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顶礼历代传承诸上师!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为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闻思实修。


第二十三颂

////

逢遇悦意对境时,

视如夏季之彩虹,

虽显美妙然无实,

断除贪执佛子行。

这个颂词讲的是,当我们对悦意的对境生起贪执时,应当如何去修持,以断除贪执。

对喜欢的对境会生起贪心,对不喜欢的东西会生起嗔心、嫉妒等,这就是烦恼产生的根源。贪心和嗔心都来自于分别心,看到喜欢的人,就想和他天天腻在一起;碰到不喜欢的人纠缠自己,心里就非常厌恶。所以说,无论痛苦还是快乐,都是从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念开始产生的。

只有真正断除了贪执,

清晰地认出任何对境的显现都是空性实相,

我们才能平等地看待一切。

否则,有喜欢的,必然就会有不喜欢的。于是,贪执和嗔恨无可避免地产生了。

“喜欢”会带来痛苦,“不喜欢”也会痛苦。对于没有修行的人来说,放下是苦,放不下也是苦;放下会烦恼,放不下也会烦恼。当我们身不由己掉进烦恼的陷阱里时,该怎么办?如何去突破?

这时只观空性没有用。虽然心里想着,他空我也空,但生起贪心时,他还是存在,我也存在!所以修大圆满法,观修一切皆如梦如幻,对断除贪执会有帮助。

以前,藏地有一位修行人,他很喜欢修空性,听过很多空性方面的教授。有一天,他很想吃羊肉,心里想着:一切都是空性的,羊是空的,刀是空的,我也是空的……于是,就把家中饲养的那只羊给杀了。

这是什么境界?不知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上师是空的,法是空的,我也是空的,一切都是空性的。为什么自己会有一个“空”的感觉存在?因为陷入了断空的境界。

这种境界其实就是以“空性”的借口来否认因果,佛教油子就是这样的——我空,他空,什么都空;但吃、喝、睡的时候,什么都存在,什么都执着。与自己无关的时候,就把菩提心、空性挂在嘴边;一旦与自己有关系,就像鳄鱼咬住猎物一样死死不放,执着得不得了。其实,无论你的境界“空”与“不空”,因果都是不空的,这一点绝不能忽略!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修行,会影响到自己身边很多后学习佛法的人。

有个人很喜欢吃虾,他跟我说:“法性最重要,吃什么不重要!”刚开始我想:他有可能是佛菩萨的化现;但后来又想,从虾的角度来看,他一点都不像佛菩萨。虽然说佛菩萨无处不在,在家人或出家人里,包括众生业力非常深重的地方,都可能有佛菩萨在度化众生。但我没有很高的根机和境界,真的无法判断这个人究竟是不是佛菩萨。对这种不了解情况的人,我也不会随喜,还是念阿弥陀佛吧!

佛菩萨从另一个角度去度化众生,是有可能的。但以我们这些初学者的境界,还理解不了。而那些修法修偏的人或者外道者,也有这种想法和行为,以杀牛杀羊的方式来供养他们的神祇。所以说,遇到正法真不容易!只有积累福德,才能遇到珍宝正法,这种福报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能遇到上师、遇到正法,

是我们这一生最大的福报。

过去的修行人,视佛陀教言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为了求得正法,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作为后学者,我们也要有这样的精神。

遇到喜欢的东西,就执着得不得了,像鳄鱼捕食一样;遇到不喜欢的对境,就像被困在烈火里一样痛苦,只想马上逃离……,这就是分别心极为强烈的表现。彩虹再美丽,我们也抓不住它,因为彩虹只是美妙的显现,不是坚固的实有,所以很快就会消失。如果认为自己贪执的一切都那么美好、真实,便不顾一切去追求、索取,甚至占有,结果就会是无尽的痛苦。所以,对那些好的、喜欢的东西,即使看到了、听到了,也要像看待天上的彩虹一般,了知它如幻不实的本性,从而断除内心对它的贪执。

当然,我们也没必要对别人说:“唉!你不要跟我接触,你就是一道彩虹!”这样讲,别人会觉得很奇怪,认为你疯了!但我们心里确实需要用这样的境界去看待所有的人、事、物,这对自己的生活和修行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爱,要像彩虹一样,

真诚而无执;

所爱的对境也像彩虹,美丽而不实,这就是用如梦如幻的修法去利益众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存在,这才是最关键的!对一切万法,要像看到彩虹一样、像做梦一样、像看电影一样,认识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进而远离执着贪恋,这才是真正的佛子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菩提圆成

菩提圆成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圆成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圆成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圆成。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