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什么是人生游玩的最高境界?



















初,子列子好游。壶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我之游也,观之所变。游乎游乎!未有能辨其游者。”

“初”,就是说从前,譬如司马迁、班固写历史传记,把一个人的重点讲了以后,说到他从前怎么样,就用一个字“初”代表。“子列子好游”,喜欢出去游玩,现在西方文化,人到了晚年有两个钱,儿女也长大了,就到世界各地旅游观光。

“壶丘子曰:御寇好游,游何所好”,列子名御寇,他的老师壶子叫他的名字说,你喜欢游山玩水,你报告给我听,你是怎么游玩的?这个老师认为玩也有道理的,现在人叫玩的哲学。

“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他说玩的哲学,那高深得很,快乐得很,喜欢游山玩水的人,每天所看到的都没有旧的,天天看新的境界,今天是这个山峰,明天是那个地区,每天不断接触新的,不是旧的,就叫“无故”。“人之游也,观其所见”,普通人不懂这个道理,去游山玩水,就是只看到环境,等于你们到碧潭去游个泳吧,去了三十次碧潭,就看到碧潭有桥有水,如此而已,这是不懂游玩的人。

“我之游也,观之所变”,我的游,是看它的变化,任何一个地区,一根草,一棵树,一座山,一个水,随时都有变化。譬如讲西湖的风景,下雨刮风、晴天阴天、白天黑夜,坐船、骑马、走路都不同。有许多同学说老师啊,你到台湾都没有出去走过吗?我说日月潭、横贯公路、阿里山,我都没有去过,只有一个地方我去过——复青大厦(编按:讲课的地方)。所以我都不出门的。我说那个碧潭,我们大陆长江一带,尤其到了四川,乡下到处都有这个风景,看得太多了,所以不如不看。想象中永远是美的,到了那里啊,不过如此,那多泄气呢!所以苏东坡描写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是真的。在更高的山,像大雪山、峨眉山的半腰,下面就看到云,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是神仙了,脚下踏的都是云。神仙我是不要做的,我已经做了好几年神仙,苦死了,在白云里头住着。什么叫云啊?就是湿气,衣服被子都湿的啊!从下面看那个白云飘啊飘啊,好美啊!在那个云雾里久了,非得风湿病不可。有时候站在山上看见云海起来了,乌黑的,黑的里面就看到闪电光,声音很小,下面下大雨,上面出大太阳,这个是不同了,这就是观察宇宙间一切的神奇变化。

列子说一般人游啊,只限于肉眼所看见的,这是不懂游的人。我是看这个宇宙人生变化的道理,拿佛学来讲,一切无常,变就是无常。中国文化根据《易经》的道理,只讲原则,不讲现象,所以不叫无常,叫做变,一切都是在变化。“游乎,游乎”,所以他答复老师,玩啊,真好玩,“未有能辨其游者”,世界上一般人只晓得玩,没有人懂得游山玩水的哲学。列子这一句话把世人都骂了。

所以我经常很同情爱打牌的人,我看到牌桌上的朋友,若是要跟他讲话,讲两句就走,我说你现在是六亲不认的时候,不要谈了。不过,能够在牌里头打出哲学来的人并不多。我过去有一个朋友,他每赌必赢,又样样都会赌,因为他是当年老牌留学生,学数学的,又懂得《易经》八卦,有把握要赢就赢、要输就输。他说我没有在打牌啊,我是逗他们玩的。他这个就是打牌的哲学道理,达到极点了,这是游。

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异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列子终身不出,自以为不知游。壶丘子曰:“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眂。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乎!”

列子觉得自己很不同,他的老师听了把他批评了一顿。“壶丘子曰:御寇之游固与人同欤,而曰固与人异欤”,壶丘子说,列御寇啊,你所说的游玩的理念,跟一般人一样呀,你自己还认为超过一般人。“凡所见,亦恒见其变”,普通人所见到的,也了解是无常的。“玩彼物之无故”,你虽然晓得一切无常,今天所看的已经不是昨天那个东西,一切都在变化,“不知我亦无故”,但你不晓得,今天的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更不是今天的我,我们每一秒钟的情绪、思想都在变化,都不同。我们坐在这里研究《列子》,下了楼会碰到谁,或者是跌一跤,或者是回去睡觉,你都没有把握,一切都不可知,都在变化。

“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你光晓得出去玩,到外面看风景,游山玩水,或者打牌打球、跳舞溜冰,不知道追求生命内在的那个境界,所以要反过来观照自己内在变化。像道家的修身体修气脉,就是一句话——“内照形躯”,反转来向内观照自己身体内在的变化,也是修气脉之道。至于佛家修止观,则不管身体气脉,只管心念的变化,这就是内观。

“外游者,求备于物”,只晓得到外面游玩的人,是靠外物和环境的美好影响使内心得到快乐。“内观者,取足于身”,修道的人知道内观,就在这个四大的身体内部,找出来生命的奥秘和本来俱有的无比的价值。如果能够反过来,心不向外跑,向内在求之于止观,“取足于身,游之至也”,那才可以说你真懂得人生的游玩了。“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靠外界的环境而得的享受与快乐,是跟着物质在转,那是不究竟的。

“于是列子终身不出”,列子受了老师的教训后,从此不再出门,他闭关住茅棚去了,一辈子也不下山了。“自以为不知游”,被老师这一顿骂之后,才明白自己并不知道所谓游的道理。

——《列子臆说》东方出版社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南怀瑾东方讲堂

南怀瑾东方讲堂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南怀瑾东方讲堂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南怀瑾东方讲堂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南怀瑾东方讲堂。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