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校《楞严经》的几点体会


重校《楞严经》的几点体会

一、《楞严经》重校的缘起

之前校对的《楞严经》是谨依龙藏本的校对,校对后的文本纯龙藏本,保证了与龙藏本字字对应,而未对其经文做任何校勘。后在使用过程中,有同修反映龙藏本卷一中有一处经文:“(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例如来拳,事义相类。”少了 “以我眼根”四字。正确的经文应为:“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查询了一下现今的流通经本,确实如此。又担心龙藏本还存在其它的“错漏”,故决定重校《楞严经》。

二、《楞严经》重校的底本依据

因《乾隆大藏经》(又称龙藏)是在永乐北藏的基础上校勘编撰的,故本次校对直接取《永乐北藏》大乘经五大部外单译经第0441部,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等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原藏影印本为校对底本。这样更能还原龙藏本的原貌。并对勘于高丽大藏经本、乾隆大藏经本及金陵刻经处同治本,详细标注了这四种版本的差异。又以高丽大藏经本、乾隆大藏经本及金陵刻经处同治本为据,对底本中的刻板错误进行了校勘。经文的标点,句句均参考古德的注疏打出。

三、几点体会

(一)《楞严经》的龙藏本作为永乐北藏本的校勘本,其校勘是非常严谨的。更正了永乐北藏本几个字(约有两三字)的刻板错误,但其本身在刻板中也出现了几个字的错误,如把繁体“牀”刻成了“狀”,把繁体“真”刻成了“具”等等,约有三、四个字的谬误。其它的文字与永乐北藏本一一对应。

(二)《楞严经》的龙藏本及永乐北藏本优于高丽藏本。这个结论可从四个方面得出。一是龙藏本的经文比高丽藏本更严谨。本重校本共收录有381处差异(未计楞严咒的差异,两个藏本楞严咒的差异非常大),而龙藏本的文字相更加便于理解易读。虽有一处如前文所说卷一中的经文龙藏本少了 “以我眼根”四字,后来的流通本均按高丽藏本增补了这四字。但从上下文看,原龙藏本经文中虽少了这四字,但义不缺。龙藏本中,世尊发问:“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阿难答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依上下文看,虽少了这四字,但不害义,可不作校勘。当然添补“以我眼根”四字,更直观。另外,早期古德的注疏引文中,没有这四字;明清以来的大德注疏引文中,多见有这四字。又,高丽藏本也有几处比龙藏本少字的地方,而丽本中少字处明显经文就不连贯了。二是自唐代以来,古德的注疏均是依龙藏本的这个传承来注疏的,古德在版本的优劣上已经作出了选择。三是历来流通的读诵本(如金陵刻经处本)都是传承于龙藏本一脉。四是《禅门日诵》及各传承下来的课诵本中的《楞严咒》亦都是与龙藏本一脉。

(三)《楞严经》的金陵刻经处同治本即是龙藏本的校勘本,仅有三、五处几个字的校勘。

(四)今后《楞严经》的校勘,只需用龙藏本与永乐北藏本对勘,就能校出最优的版本来。无需参考其它藏本或各种流通本,不必再走弯路了。

四、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高丽大藏经早于乾隆大藏经,是否更接近于原翻?

越早越接近原翻,这句话经不起推敲。比如前辈大德的翻经传承了数百年后传到隋唐,后隋唐从西国迎来了更为完整的梵本而对其进行校勘和补译。那您说谁更接近原翻?《法华经》《合部金光明经》《大般涅槃经》等经都是这样的情况,在大藏经里都有记录。

法宝是传承的。传承到现在,接不接近于原翻,这一要看传承的源头对不对,如同家传的宝贝一样,如果源头就是赝品,那就无价值可言了。二要看传承过程严不严谨。而官刻大藏经,不仅国家基金项目,而且还是国宝,在这两方面都是有保证的。既然是严格的法宝传承,传承到宋元不会走样,则传承到明清又如何会走样呢?虽然每一次大藏经编撰中不可能避免出现刻板错误,但您要知道,每一次官方的编撰过程恰恰是对前一个版本的一个校勘完善过程。

现今存在这样的一个说法,说清庭把《乾隆大藏经》中的经文都给改了。这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乾隆大藏经》是在明代的《永乐北藏》的基础上校勘编撰的,龙藏的经文有没有被更改,对着《永乐北藏》一比较不就真相大白了?没有根据的人云亦云,小心造下了谤业啊!《乾隆大藏经》当时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在“本土著述”这个“栏目”里,收入了大量的明清以来的本土大德的论著,后来怕不严谨,又被乾隆帝都给砍掉了,而其经、律及西土菩萨论等栏目都还是非常严谨的,没有走样。但《乾隆大藏经》里确有一部经典存疑,即《维摩诘所说经》。龙藏的《维摩诘所说经》没有译者,经文与《永乐北藏》及《高丽大藏经》所载的罗什原译文相比更加饱满,文字相亦更加完美。考虑到当时修《乾隆大藏经》的领导组及专家组都是禅宗的大德,这是不是“私货”,就需要去察察了。但不能仅因此一部存疑而否定了全部。

《永乐北藏》实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官修大藏经,但你若阅《永乐北藏》,则阅《大般若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等经时就会出现困难,因为在这几部经里存在几处整个版面的刻板错误,而这些错误在龙藏里都得以更正。所以《乾隆大藏经》是优于《永乐北藏》的。现存的《高丽大藏经》再雕版是宋元时期的大藏经,内容不完整,很多经典都没有收录,如常诵的《地藏经》就没有收入,另外还缺本土大德论。《乾隆大藏经》是一部最完整的官修大藏经,经、律、论及本土大德论都非常齐全,且经与本土大德论都是相匹配的。《大正藏》是近代日本民间修的一部大藏经,是在《高丽大藏经》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对其缺失的经典及本土大德论,又从明藏中补入,且又收入了许多非官修大藏经的其它藏本,另设有“疑伪”部。因其本土大德论由明藏增入,其经与本土大德论多见不匹配。所以《大正藏》的特点就是一个“杂”字。曾有一师父要拜经题,无疑《乾隆大藏经》目录是最合适的。

若阅藏,个人认为阅《乾隆大藏经》是最佳选择之一。有人建议阅《碛砂藏》,这可千万不要拍脑袋啊!

(二)为何龙藏本《楞严经》与高丽藏本差异有这么多?是否源自后人对高丽藏本的妄改?

官修大藏经在传承过程有三种情况会发生改动。一是翻经时,初译稿出来后要进行“润文”,这时会发生改动。一般咒文的转译很难满意,所以改动较大。对其它的文字,只是文句的调整,使其适合读,不歧义。二是在编撰大藏经时,若有现存的梵本,亦会依据梵本进行校勘。或之后有从西国传来的梵本,也会对经本进行校勘。这在大藏经里都有记载。三是在编撰大藏经时或因刻板的错误而发生改动。这种刻板错误在官修大藏经中一般出现比较少,可以对照前后藏本校勘。如《楞严经》龙藏本与永乐北藏本。

从上述三种原因中不难看出,官修大藏经改动主要发生在前两种原因里(民间修的大藏经在此就不必讨论了)。而这两种原因都是在完善经典,每一次这样的改动相对梵本来说都是“原翻”。特别是在翻经时,第一译经稿与最后的润文稿是最有价值的,这两稿一般定会保存下来。而在后来的大藏经编撰与传承中,因不同的因缘,而得到了不同的存稿,故出现了所谓的“优劣之分”。并非是后人的妄改。相传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在译《梵网经》时,怕润文时走样而不许润文,要保持译稿原样。但以龙藏本与丽本比较看,显然还是有润文的。

所以,《高丽大藏经》里有一些经典优于《乾隆大藏经》,而《乾隆大藏经》里也有一些经典优于《高丽大藏经》,另外的一些经典,两种藏本又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一见差异就认为是前人的妄改,若认真地去阅大藏经会发现,在严谨性上,古德的理解要比今人深刻的多的去了。

(三)可否受持高丽藏本《楞严经》?

古德择《楞严经》的龙藏这个本子,并依此注疏立论,而您偏爱并要受持高丽藏本《楞严经》,这并非不可以。无论是经典的第一译经稿还是最后的润文稿,只要无有错漏,都可以受持。

(四)可否把高丽藏本《楞严经》中的咒文换成龙藏本的咒文受持?

从道理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版本失据,不利经典的传承。
忙中堆砌此文,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仁慧草堂

仁慧草堂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仁慧草堂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仁慧草堂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仁慧草堂。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