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佛陀教我们如何去爱


每一个

在你的生命里出现的人,

都有原因。

喜欢你的人

给了你温暖和勇气。

你喜欢的人

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

你不喜欢的人

教会你宽容与尊重。

不喜欢你的人,

让你自省与成长。


正是这些人

构成了你的世界。

没有人是无缘无故

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的,

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有原因,

都值得感激。

                               --- 至尊善知识

七夕,
也谈 “情”,也说 “爱”


爱情

对很多人而言

是生命最重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亮点

但当我们剥开爱情,它里面的真相真有那样动人吗?


自私和贪婪应该占着很显要的位置。也许正是这样,所以人们需要婚姻。当两个人的情感变成两个家族的联结,当爱情慢慢转化为亲情,一切看上去才相对地稳固了。

亲情以奉献为主,爱情以占有为先,但只要是情,总还是会变的。人与人相遇的刹那,是爱是欲,难以分辨。

从本能的欲望升华到心灵的合契,从心灵的合契升华到亲情的守望,再进一步,从有缘的亲情升华到无缘的大爱,这条路,你说有多少人能走得出来?


这也说明男女之间所谓的缘分,所谓的一见钟情,很大一部分还是由外在的爱欲之心引发。无爱不生娑婆,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的动力,其实就是一个字——爱。

作为世间的夫妻,两人之间的情感不管是在工作中培养出的,还是在电光石火下迸发出的,有一个问题都需要很现实地去思考:如何让两个人的关系更牢固,情感更纯净,日子更和美,未来更光明。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有“道”的归正与辅助。

比如佛化家庭。夫妻之间,有共同的依止,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志向,平时在修行之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互促进。日子一长,不仅心灵会靠得更近,那促使两人轮回不止的爱欲的“发动机”也会慢慢熄火,停止转动。


我们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前也有太太,名字叫耶输陀罗。请问他们之间有没有爱情?有啊,而且感情很好。但后来,恰恰是耶输陀罗掩护悉达多太子走上了修行之路。

在太子出走的那天晚上,耶输陀罗假装睡着,等到太子走出房门,她又躲在窗户边,眼睁睁看着太子在月光下离她越来越远。可以想象,那个时候她内心有多么浓重的不舍和忧伤。但她的爱是理智的,她不愿世俗之爱成为太子追求大道的羁绊。难舍而能舍,这样的爱,伟大不伟大?

而佛陀成道之后,为什么会光着脚走遍印度,到处为皇帝、大臣、平民、妓女甚至畜生说法?是不是也是因为爱?佛陀的这份爱正是来自耶输陀罗给他的动力——转小爱为大爱。

很多人一听到“四大苦空、无常无我”,就觉得佛教很消极。实际上,佛教对于情感的提升和生命的扩展,恰恰是最积极的。佛教的爱,不会消退,不会变质,不会由爱生恨、反目成仇;佛教的爱是圆满的,光明的,永恒的。


佛承认爱,佛也正在爱,佛同时也在教我们怎样去爱。

大家知道佛教第一个比丘尼道场叫什么吗?“爱道堂”。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意思就是让我们去爱真理,爱智慧,把爱提升为慈悲,让小爱变成大爱,让短暂成为永恒。

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懂爱的道理、爱的方法,爱到了你手里,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恨。因为世间小我的爱,本质就是一种情绪,喜怨交错,爱恨不定。



凡夫的爱和佛陀的爱,
到底有什么区别?

根据佛法,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爱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说,我们所有的爱都需要回馈。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吻,我们至少希望也得到一个同样的吻或是其他东西。

我想稍微谈一下我们基于自我的爱与无我的爱之间的差异。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事实上一直在计算。对家人,对朋友,对我们的爱情。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文章就应该知道,自我一直没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为此他需要不断的通过他人、外境来摄取存在感。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我们如何从家庭与爱情来获取安全感。这两者在我们生命力所占比重非常大。当你认为你在爱的时候,事实上,你一直在试着维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爱情上的收支平衡。

这表示我们一直在计算,试图维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连最纯洁的爱情也未能免俗,因为我们有自我,我们需要喂养自我。这让我们无法专心的爱,无法心无旁骛的爱。我们和对方拥吻的时候手里都拿着计算器。

家庭或爱情是一个我们最不希望出问题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从中吸取安全感的来源。

但它同样很危险,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调到安全模式,但总是会有意外跑出来打破我们的安全错觉。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爱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们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们的自我感到威胁。

我无意声讨这种爱。身为未证悟实相者,即使我们想,我们也不可能有超越这种爱的爱。但我不认为这是真的爱,这种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之所以爱对方,因为对方爱我们几乎像我们爱自己一样,我们在他这里可以体会自我被全然满足的快感。但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对方也是自私的,他来我们这里也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我。

因此,当最初的冲动慢慢停滞下来之后,双方都开始看到对方的一点真面目。那时候双方都开始要求对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爱的爱,这是潜规则,你当然不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所以你也必须给我这么多。但没有说不代表你没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这就是我们的爱。我们是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在墙上画了一朵花,我们都会希望它得到别人的关注,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画的。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收到几句赞美。


我们在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爱

依据佛教的理论,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他待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

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宁玛巴

藏传佛教宁玛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宁玛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宁玛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宁玛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