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浅释(48)
三恶道之果报皆由贪、瞋、痴而起。“贪”太多会成为饿鬼。人在生时太贪吃,结果死后什么也吃不到,一无所有。“瞋恨”心太重者,会在死后入地狱受种种苦刑,如入油锅、上刀山或剑树等等。因此脾气坏的人要改过,没有脾气的则不要使之生起。学佛可以使人明是非辨事理,明白因果后就不会有愚痴的行为,而能得般若智慧。人太过愚痴,则其果报会随其业力而沦为畜生。愚痴的言行即是诽谤三宝、拨无因果,自己不但不信佛,还怂恿别人也不要信佛,自以为很聪明,硬说学佛是很笨很迷信的事,结果得畜生之果报。
所以在六道轮回中,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成佛之因可成佛。但若是种下地狱之因,定会下地狱去,是以要上升或下坠之权力,皆在人本身之抉择。
六趣众生之种种相貌皆在佛陀之白毫光显现出来。这一段是他土六瑞——1、六趣瑞;2、见诸佛瑞;3、闻说法瑞;4、见众得道瑞(证果瑞),是人法一双;5、见菩萨行行瑞;6、见诸佛涅槃瑞,是始终一双。“白毫光”表示中道了义,不偏左,不偏右,而在两眉之间,亦表示《法华经》圆顿法门,中道实相之道理。
白毫光能伸能缩,近时亦能照远,犹如琉璃筒,光明遍照。这情形就好像在黑暗中,忽然开了手电筒或车头灯,一道光明划破黑暗而直射向前,能照远处。而此白毫光是遍满整个宇宙虚空,随意照哪一方皆可,现在所照的是东方万八千国土。
佛陀在过去没有示现眉间放白毫光,只有在《法华经》法会中才现此瑞相。在楞严法会中,佛陀说法时,是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这两种光皆有不同之意义。人只要能听到《法华经》中之一偈一句,即能种下成佛之因。但要多久?这可不一定。能闻《法华经》者,皆有善根因缘。故佛法与我们有重大关系,可以使我们悟道成佛。有些人却不以为然,还说我才不相信我会成佛。然而,佛法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容的。尽法界的众生都包含在佛教内。即使他现在不相信,将来他也会相信,也能成佛,这就是《妙法莲华经》微妙之处。
又见彼土现在诸佛。
这是见诸佛瑞,是圣和凡相对,圣是佛,凡是人。如来之白毫相现出了诸佛国土及诸佛,在教化众生。是以白毫光又有两义:1、应机设教;2、断惑除疑。像阿弥陀佛亦有白毫相光,如阿弥陀佛赞偈云:“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表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光明是无与伦比。
“白毫宛韩五须弥”,眉宇间所放出之白毫光不停的在转动如龙舞,光之宽度如五座须弥山。“绀目澄清四大海”,清澈明亮的眼睛如四个大海水。“光中化佛无数亿”,弥陀佛于白毫光中又再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亦化成无量无边之菩萨。“四十八愿度众生”,每一愿皆令众生成佛。“九品咸令登彼岸”,人可分为上、中、下品,从三品中又分为九品。故九品莲华即上上品、上中品及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及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及下下品,这九品之众生在阿弥陀佛加被下都能登涅槃之彼岸。
释迦牟尼佛之白毫光亦大如五座须弥山。在《观佛三昧海经》云:释迦牟尼佛在出世时,白毫光是五尺,修苦行时是十四尺,成佛时则有十五尺。白毫相中间空,白色如琉璃筒——表示常乐我净,即涅槃四德。中间空代表中道,亦是“常”之义。其相柔软表示“乐”卷舒自在,随意的可长可短代表真“我”。白色是清净,亦喻为涅槃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是中道、实相之宝印,于白毫相光中又见他方国土之诸佛,而释迦牟尼佛由出生乃至于涅槃,一切修苦行,种种相貌及功德,亦在光中显现。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