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基础》第十五篇:声闻行果 —— 果位差别(下)


果 位 差 别 之

四 圣 位

声闻乘行者,从世第一位善根之间发起真无漏智,即能断尽三界的见惑而成初果圣人。此后更不断地数数修习无漏圣道,即能渐次地断尽修惑而证阿罗汉。圣位中所断的烦恼虽很多,但总之,只有两类,即见惑和修惑,只要把见修二惑的根本烦恼断除,其余随惑也就随之而断除。

根本烦恼有六位:贪、嗔、痴、慢、疑、恶见。开恶见为五: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十种烦恼中,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五种,使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之力极为猛利,故称为五利使。贪嗔痴慢疑五种,力量较迟钝,故称为五钝使。(使是烦恼异名,驱役行者心神流转三界,随逐系缚不令出离)。此十使中,又有迷理与迷事的差别。迷理,即此十种烦恼,皆迷于因果的四谛道理。迷事,即贪嗔痴慢四种烦恼,迷于宇宙万物的事相。此中迷理的烦恼,名为见所断惑,初见谛理,彼即断故。开之成为八十八使。迷事烦恼,名为修所断惑,要见道以后,数数修习圣道才能断除故。开之成为八十一品。

见   惑 

见惑:见者,推度之义,以邪推度而起的迷情。即见解上的迷惑,以理起分别,此惑为见道位断之。十使于三界中所迷谛理差别,为八十八使。迷欲界四谛理起三十二,迷色界四谛理起二十八,迷无色界四谛理起二十八。

八十八使见惑

五钝使:贪、嗔、痴、慢、疑;

五利使:身、边、邪、见、戒。

注:断三界见惑尽,得证初果。

三界四谛具使颂曰:
苦下具一切    集灭各除三    道谛除二见    上二不行嗔

八十八使见惑也,颂曰:
见惑欲界三十二    色无色各二十八    三界共成八十八    俱舍广明如此义

欲界三十二是:迷于苦谛理起十惑。十惑中,五见与疑直接迷于谛理,为亲迷之惑,贪嗔痴慢为疏迷之惑。迷集谛理起七惑,因集谛是业因,诸有情无执业因为我体,故无身边戒三见。迷灭谛理起七惑,拨无涅槃是邪见,以邪为正是见取见,于涅槃怀疑不信是疑。以此三种为缘而起贪嗔痴慢四烦恼。迷道谛理起八惑,以修无想定为正道,妄计非道为道的戒禁取见。

迷色与无色界的四谛理,各起二十八惑。即于四谛下之惑各除一嗔,因为上二界是定地,不起粗动的嗔恚。

修   惑 

修惑:又云思惑。为思念之义,对事物而起之惑,即对境生憎爱,此惑为修道断之。总三界为十种。欲界有贪嗔痴慢,上二界除嗔,各有贪痴慢。因修惑微细,不能如见惑一时顿断,必须数数修习圣道渐次断除,故分十惑为九地之九品而分断之。因此修惑有八十一品差别。九地所起的贪等烦恼,各有上中下三品差别,每一品中,又分为上中下三品共为九品。

八十一品修惑表:(约三界九地)

修道所断惑,虽有八十一品差别,但约其惑体,欲界起贪嗔痴慢,上二界各起贪痴慢,合三界为十种烦恼。

四  圣  位 

四圣位,是断以上的见、修二惑而取证。在修证断惑上有差别,果亦成四级。从断尽三界见惑以上之位次,皆名圣者,亦即无漏圣果。四级:初果预流,二果一来,三果不还,四果阿罗汉。趣向于这四级果位的因行位,名为四果向。

初果预流:梵语须陀洹。流有生死流和道流。此位行者,能逆生死流,预入圣者之流。此位须断三界见惑八十八使,经七番生死证极果。断见惑未尽为预流向。预流向为见道位。

二果一来:梵语斯陀含。断三界见惑证初果后,进断欲界思惑。欲界思惑有九品,此位断上上品乃至中下品,共六品,余有三品思惑再经一番生死的往来,方证极位。断欲界六品思惑未尽为一来向。

三果不还:梵语阿那含。证二果后,进断欲界后三品思惑(总断欲界九品修惑)。此后不再来欲界受生、断欲界修惑九品未尽为不还向。

四果阿罗汉:断三界见惑思惑尽。为声闻第四果之极位。断烦恼尽,为无学位。永无生死,不受后有,故译云无生。未断尽三界修惑为阿罗汉向。

从预流果至阿罗汉向为修道位,阿罗汉果为究竟位。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净律社

净律社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净律社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净律社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净律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