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的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四组(中)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与法界一切如母有情
尽形寿皈依佛
尽形寿皈依法
尽形寿皈依僧
为法界众生离苦得乐而发无上菩提心
一起学习
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收录于南传佛教三藏的《长部》(Dīgha Nikāya)之《大品》(Maha-Vagga),是记录佛陀入般涅槃前一年里的行历、教化以及涅槃前后情况最详细的一部经典。
“七不退法”今见于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最后的《诸佛入般涅槃论》。2021年5月,为庆祝卫塞节,缅甸三藏高僧东达拉长老为众讲授《诸佛入般涅槃论》,曾国兴居士翻译。
上图:佛陀在第四十四年的安居之后,来到了王舍城灵鹫山,在灵鹫山上对着禹舍大臣宣说了“诸王之七不退法”,以及对声闻比丘们宣说了“诸比丘之不退法”。佛陀从王舍城灵鹫山离开之后,慢慢到达了第四十五年安居的地方,也就是毗舍梨城的竹林丛村。
这一幅地图当中,在结束了僧团的坐雨安居后,佛陀从王舍城出发,北向那烂陀游行。一路历经那烂陀附近的芒果园(庵摩罗园)、波陀厘村、拘底村、那提伽村、毗舍梨,到了这里,已经到了坐雨安居的时候,佛陀在毗舍梨南郊的白鹿坡村坐雨安居。
这是佛陀最后的一个坐雨安居期,佛遣散了跟随他的僧团,让他们分别在吠舍离周边坐雨安居,唯独留下了阿难。佛陀了知自己离涅槃辞世的时间已经不远了,为僧团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圣地 -- 灵鹫山
《正法念处经》云:
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
2021年8月14日至21日,结夏安居最后一旬里,法师带领大众学习佛陀涅槃前的重要教言——诸比丘之七不退法。
今天学习七不退法第四组(中)。
念觉支
“我们在一天当中,自己的心很难专注于自己的出息入息,在自己的出息入息当下建立了自己的正念的话,代表这个人具备了念觉支。”
长老在这里用的是安那般那禅法的观出入息,这是上座部佛法比较普遍奉行的修法,是入门级普遍修行的一种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从这里面引申出来就会越来越深,乃至一门深入。
所以这个法为什么这么普遍?就是因为你静下来,能观照着自己的呼吸,吸气、出气的时候,这就代表了你具备了这种正念。像这个念觉支,还有一个名字叫具品,就是具足了止和观的禅法。
我们汉传佛教大多数都是出家人和在家人都念阿弥陀佛,哪怕到禅堂了,都是提醒你“念佛是谁”。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只要念得不散乱,提着正念,观照着自己在念佛。一边自己念,一边不散乱于念,有一个念佛的专用名词叫“念兹在兹”,这也是具足了念觉支的。
择法觉支
“我们不断地在专注自己的出息入息过程当中,自己内心会明白:原来出息入息是风界,风界属于触所缘。”
这就开始引申深入了。开始是观着出息入息的,心再微细一点的观,所谓的出和入的息,它是一个气流,在四大里属于风大。
那你怎么感觉到这个风大呢?也就是鼻子怎么感觉到出息入息?实际上就是风界跟你鼻子的触,这种因缘才产生让你具足了这个念觉支。这个时候更细致下去,就是放大念觉支了,就把念觉支变得透明了、细腻了。所以这个念就变成了一种法,你安住在这个觉的法当中了,就是择法觉支。
“触到我们的鼻肉,所以自己的心也不断地专注,专注的心是在找名法。”能观的这颗心是四大吗?这个观的东西是五蕴吗?都不是的。
这个时候就开始发生了神奇改变,我们凡夫都活在肉体里,活在糊涂里,活在愚昧里。这个时候就把我们从愚昧的状态,从混沌的状态,从这个所谓的“我”里面剥离出来,我是糊里糊涂的我。你身上的体温是我?还是身上的这个水大是我?还是身里的风大是我?还是这个身体的肌肉的这个地大是我?
实际上这个“我”是一个非常粗大的概念、混沌的概念,就是这么一个概念,才让我们叫独生独死,流浪生死,生也没有意义,死也没有意义。所以这个时候,就把我们这里面的觉性,把我们的佛性显发出来了。
所以,这个择法觉就是通过这个法,实际上把这个觉也择起来了。
这个支,不仅是分支的含义,也是法和觉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显发的意思。通过觉,能够修法;通过法,能够支撑这个觉。
我后来看经论里面是有这个意思的,所以我这里可以大胆地跟你们讲。这个支往往我们不注意它,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双向的纽带。你有觉就会修法,你修法就会增加觉,它是相互增益的。这个时候的观,就会从愚昧混沌的状态里面独立显发出来。
“而风界是所谓的色法”。这个时候当观成为名法存在的时候,当你所观的出入息,这个风是作为一个色法——地水火风,它是有漏法。当能够抉择,能够观照,能产生名法的观照慧观的体存在的时候,看着这个风界的色法,是不是把我们从生死轮回的五蕴四大的这个里面超拔出来了?
生了必定死,以什么方式死,什么时候死不知道,也就是这个决定是无常法、是痛苦法。如果我们迷惑而不能够从这个三界火宅里跳出来,我们就是轮回的殉葬品。你以为你是“我”吗?你只要有“我”就有苦,我执越大苦难越深重,这个几乎是定论的。那怎么样从这个风界色法当中剥离出来?这个名法,这个观慧就特别重要。
“随着各位在专注出息入息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当中自己的意识里面,分辨明白名法与色法的情况之下,这个修行者就具备了择法觉支”。
这时候里面有没有观慧?有没有见道的觉?这个觉是生灭法?这个觉是有漏法吗?这个觉是染污法吗?都不是。这个觉就是不生不灭法,就是大平等法、大清净法、无漏法、无染浊法。
如果我们有了这个觉知,可不可以沿着这个楼梯一样的择法觉支爬出这个火宅?就可以了。
所以了生脱死是真实的,不是所谓的主观的迷信,也不仅仅是哲学的思辨,它是具有宗教的实践和产生实践的验证的。
如果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有了身心灵的体验,这个才是产生文化自信的根本来处。它不是自欺欺人,它是对真理实践之后的那种稳超胜券的笃定,这种自信是坚定的。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去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这种博大,没有探索到它超越生死轮回、超越低维空间、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这条路,是产生不了自信的。
当你有择法觉支的时候,请问你会放弃掉它吗?不会的。所以下面就叫精进觉支。
精进觉知
“诚如修安那般那禅法的过程当中,各位不断地努力地来专注,当下会具备这种品质就叫精进觉支。”
当我们有了方法、有精进的行持在里面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有神奇的体验。当我们从这个有漏的世界,火宅一样的轮回世界跳出来,在无漏法中,在清净法中,在大道上之上行走的时候,就会喜悦。所以下面就叫喜觉支。
喜觉支
“随着在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心也会生起的喜悦,这就是所谓的喜觉支。”
前面念觉支是具足止和观的,下面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和喜觉支,都属于慧观的觉支。我们在这样的慧观当中获得利益的时候,就不会舍弃的,就会很安定于其中。你的内在的潜质,我们心灵世界乃至精神世界一层一层的维度都能打开。
所以人的精气神在无漏的状态的时候,就会越来越饱满。《大学》里面所讲的怎么样才能“明明德”,怎么样“止于至善”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在佛教里面,讲的最简单明了和具有实践性的。所以当我们的身心灵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这种喜悦的时候,当我们从烦恼堆里超越出来,从有漏的五蕴四大的蒙蔽性当中脱离出来的时候,就好像好不容易从火灾现场来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了,修行者的那种内心感受就叫轻安,一种轻安觉支。
轻安觉知
你自己就会定在这种轻安觉支中,就会持续不断地定在这个轻安觉支里面。接下来就叫定觉支。
定觉知
当你持续的在增长的这种殊胜的道果里的时候,就好像你已经乘上了去往极乐世界的高铁一样,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不如法快速被你抛在身后了。这种舍,就是舍觉知了。
舍觉知
那种凡夫的受用种种外烦内恼,在你的生命里已经渐渐地被剥离,你已经不被那些苦难所束缚了。什么叫舍觉支?就是你已经远离了那些作为凡夫的种种状态,种种的那种不善业,那种苦业已经被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所以这种所谓的舍觉支就是,你安住在无能遮挡的,就是扑面而来的360度毫无死角的,安住在那种道的自在,那种轻安,那种安然的定,给生命所带来的自在和解脱的状态里。
闻思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轻安觉支的轻安的相续,就是定,持续在定,这个也叫精进。这里面也择法觉支、也念觉支的。所以后面的这个果可以涵盖在前面的。
就是觉,支持了这个所有这个觉的本体,所有七觉支的大本营就是觉。然后用支的支点,产生了念、法、喜、轻安、定和舍。
生了这些,又反过来巩固强大这个觉。所以这个菩提苗就越来越根深叶茂。“佛陀在这部经典当中,也特别提到的是,凡是有具备七觉支的出家者,出家比丘,他会保持兴盛,而不会衰退”。这个你们都相信了吧。
所以包括我们在学习佛陀的教言,佛陀在用这些方法,来把我们这些轮回的孩子救出三界的时候,请问我们此时此刻有没有感受到佛陀的智慧的存在?佛陀的悲心的存在?佛陀救护我们的方法的力量?都会感觉到的。
所以佛法住世,尤其是我们学习佛法最重要的就是闻思。有一位大修行者曾经就说过“对于大家聚会在一起,乃至修行都是次要的,闻思最重要的”。实际上闻思的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而且不会错。
我们在听法的过程当中,一起学习佛陀的这些教言的时候,我们当下就不会偏,会很精准的与佛陀的悲心,祂老人家要启迪我们的这种慧观,就会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地里开出菩提花朵来,正觉之花就会绽放。
所以有一位修行者,他听到了这个老师父的讲法,他当时也怀疑。因为一直我们都会觉得修行最重要,为什么这位大长老说,“我们作为佛弟子,我们这个过程当中修行实际上都不算太重要,闻思是最重要的”?所以当时那位师父听了也不懂,但当后来那位大长老圆寂了之后,他才知道,闻思真的太重要了。当你没有人再跟你讲佛法的时候,你就知道不会再有闻思的机会了,也就是说,你修法的机会是随时随地都有的,但是你闻思的机会,请问会常有吗?
长老的这个讲学,我们这样听一听读一读,他讲的法就很清晰明了。他有修安那般那法的觉受、经验和慧观,所以他把七支法说得明了而清晰,而具有语言的加持力。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