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在佛法中的含义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四组(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与法界一切如母有情

尽形寿皈依佛

尽形寿皈依法

尽形寿皈依僧

 

为法界众生离苦得乐而发无上菩提心

一起学习

☀️

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收录于南传佛教三藏的《长部》(Dīgha Nikāya)之《大品》(Maha-Vagga),是记录佛陀入般涅槃前一年里的行历、教化以及涅槃前后情况最详细的一部经典。

“七不退法”今见于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最后的《诸佛入般涅槃论》。2021年5月,为庆祝卫塞节,缅甸三藏高僧东达拉长老为众讲授《诸佛入般涅槃论》,曾国兴居士翻译。

上图:佛陀在第四十四年的安居之后,来到了王舍城灵鹫山,在灵鹫山上对着禹舍大臣宣说了“诸王之七不退法”,以及对声闻比丘们宣说了“诸比丘之不退法”。佛陀从王舍城灵鹫山离开之后,慢慢到达了第四十五年安居的地方,也就是毗舍梨城的竹林丛村。

这一幅地图当中,在结束了僧团的坐雨安居后,佛陀从王舍城出发,北向那烂陀游行。一路历经那烂陀附近的芒果园(庵摩罗园)、波陀厘村、拘底村、那提伽村、毗舍梨,到了这里,已经到了坐雨安居的时候,佛陀在毗舍梨南郊的白鹿坡村坐雨安居。

这是佛陀最后的一个坐雨安居期,佛遣散了跟随他的僧团,让他们分别在吠舍离周边坐雨安居,唯独留下了阿难。佛陀了知自己离涅槃辞世的时间已经不远了,为僧团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圣地-- 灵鹫山

2021年8月14日至21日,结夏安居最后一旬里,法师带领大众学习佛陀涅槃前的重要教言——诸比丘之七不退法。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组七不退法(一)。

正法念处经》云:

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

第四组七不退法


第一,念觉支

第二,择法觉支

第三,精进觉支

第四,喜觉支

第五:轻安觉支

第六:定觉支

第七:舍觉支

第四组的七不退法,实际上就是七觉支,在三十七道品里面来说的话,七觉支是很高的修法了。它属于道——道的位,见道位。就是小乘的里面把八正道当是见道,大乘是把七觉支当见道。


这个见道前面都有资粮道、加行道——四正勤,四念处,四正断,四正勤就是四正断。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这些都是作为前面的。

三十七道品: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提,故称为菩提分法。三十七道品可分七科如下:

(1)四念住(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四正断(四正勤):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3)四神足(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慧如意足

(4)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5)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6)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7)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一般是讲不到这个的,这是佛陀对弟子培育、调教到了一定份上才能讲的。

因为这个“觉”不是普通的觉。在这里我们要划分一下性质,这个“觉”是指符合于道的特质,就是内在佛性觉醒了,我们本有的心地觉醒了,是属于无漏法的觉。不是说点一根香你的鼻子闻到了,这是鼻子的觉;眼睛看到了一朵红色的花,这是眼睛的觉,这都是世间有漏的觉。

所以这个觉分成七个,首先觉是本体。这个觉也能够支持着七种作用,就是觉跟这个七支它是相互为因果的,相互为助道的,为了巩固这个觉,可以在念法,可以在择法,可以在精进、喜、轻安、定、舍中去巩固这个觉。也在这个觉中去落实在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和舍的日常或者修行的状态中。

这个七支觉更偏重在修法的状态。当这个觉坚固了,它就会呈现在我们的八正道中,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就更像一个具体的人内外安住在道里的一种状态,更集中在我们一个修行人内在的受用里。


所以在小乘上,把八正道作为见道,把七觉支作为是修道;但是大乘里面,把七觉支作为见道,八正道作为修道。

经过前面的资粮位、加行位,到这里见道位,见道位你才能修。所以我们祖师说“见道方修道,不见云何修”。祖师后面又加一句了,“我见世间人,入火觅浮沤”,他说“现在的人你,你道都没有见到,你在那里找啥”,在错误里面,把错误当真的。

这个因一定要正,方法要正。我们在座的白天这么辛勤地劳作,跟着师父来建庙,这就是加行道,就是资粮道,有了这些,我们再来学这个见道的七觉支,就特别地相应。

所以东达拉长老在讲七觉支的时候,主要还是按照小乘的安那般那法,观出入息,这个比较简单,实际上具体去行的时候又很伟大的。

我们前学习的时候,已经把这个里面的择法觉支先提出来学习了,你们就知道它的份量了,所以这个都是口诀,能证阿罗汉的道。法是成佛的妈妈,成就圣果的正因,你能择出来就是不得了的,所以确实有它的殊胜之处的。

所以我们佛弟子们就要普遍地去恭敬一切佛陀所讲的教法。你不要看这小乘法,我们要惭愧的。就我们刚才念《地藏经》里那一段,我们脑子根本就转不过来的,如果要按照果地的说, “一念三千,性具百法”,如所有智尽所有智,我们凡夫哪里可能做到。

所以有时候,确确实实我觉得,从我嘴里讲的小乘法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这只是一个称呼。在我们的心里是要非常的小心,这是我们非常甚深、殊胜的皈依处。

像我们一读到这个马上就觉得佛陀的大悲不可思议,为了救度我们这些人,这么方便的方法,让我们马上就能对治,马上就会有效用。 

昨天有人问我说“什么是佛,什么是业力、愿力”。我说,业力就是我们众生本有的,生死轮回就叫业力的世界。而佛是“逆行者”,祂本不是这个世界的,是发了愿“倒驾慈航”来我们这个世界,救我们这些在业海中沉浮的人。

我们所听到的这些教法,就好像在火海里有了一个云梯伸到我们面前,这是佛法的伟大,瞬间就可以让我们在逼迫中,在危险的境地里感受到一种安全,可以从这个轮回的苦海登上岸。所以佛法就是方法,是真正能帮助我们脱离苦的方法。

 

“佛陀提到的第四组七不退法有哪些内容呢?佛陀列举出来的是七觉支,从念觉支一直到第七项的舍觉支。凡是具备七觉支的出家者,保持兴盛而不会衰退。七觉支的‘觉支’,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意思。诸经当中有解释有很多,其中有一些的解释是我们值得记录的是这个‘觉支’(bodhi)。觉的意思是从烦恼中睡眠的人醒觉过来”。

长老在这里并没有用个“见道”这两个字,而是“从烦恼睡眠的一个人觉醒过来了”。实际上还是指见道的人,所以很多经论都是直接就讲“觉”是指见道的,在它前面还有资粮道、加行道。

五种道者,即指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其中,资粮道分为三品,称上品资粮道、中品资粮道、下品资粮道。加行道分四位,称为加行道暖位、加行道顶位、加行道忍位,加行道世第一法位。

“有关修七觉支的部分,佛陀在《大念处经》当中有详细的说明。”它这里说修行者“凡是具备七觉支者是不会衰退的”。

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也可以修这个七觉支法,但是修行成果是成就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就像我们白天修福,修资粮,修加行,晚上我们听七觉支法,也会成为我们修行的资粮和加行。

对圣者而言,是真正见道的。因为从资粮道位、加行道位,加行道位又分暖位、顶位,再是忍位,安住在这种法忍的状态,然后世第一法位,再接下来就可以到七觉支的这个见道位。

比如说我们出家人里修行有素的,他有可能会成就这个小乘的见道。为什么叫小乘的见道,小乘的见道跟大乘菩萨的见道又不一样。如果是菩萨的在修这个的话,他能够达到一地菩萨断除见惑而现前的见道。

也就是说,同样我们修这个七觉支法,由于我们自己的根性的缘故,有可能我们修七觉支只是增进资粮和加行。那对于修行有素的人来说,有可能他可以证入暖位、顶位、忍位到世第一位,然后见道。

所以长老反复地就强调,如果按照佛陀在这里面讲的这个七觉支修行的话,修行是不会衰退的。

未完待续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日清凉宝

佛日清凉宝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日清凉宝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日清凉宝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日清凉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