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基础》第十六篇:缘觉行果 —— 十二因缘(上)
名 义
缘觉乘,又云中乘,亦云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不依如来声教,感飞花落叶之外缘,证辟支佛果,译云缘觉,或独觉。言缘觉者,一谓因观十二因缘,断惑证理,一谓因观飞花落叶之外缘,感世无常,断惑证理。言独觉者,谓于无佛世,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独自善证寂灭理。《瑜伽师地论》云:“初发心时,亦值佛世,闻法思惟。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大智度论》云:“出值佛世,闻因缘法,名为缘觉。出无佛世,自然得悟,名为独觉。”总之是所悟不出十二因缘之义理。
佛陀成道,悟得有情之流转生死,皆由无明为缘,造业受果,而轮转不息。观其循环的因果关系,不出十二有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有即三有,支是支分,无明等十二法,是有情流转三有的支分。言十二因缘者,因是顺益义,无明等十二法,展转能为顺益生果。缘是相借义,由十二法互相借助,生死相续无有穷尽。
无明:总称过去世所起诸烦恼,此烦恼虽有种种,然一切诸烦恼,皆与无明相应。暗于事理,覆于本性,无所明了。
行:由过去世烦恼所造一切善不善行业,名为行。业名行者,造作义故。
识:由过去惑业相牵,至令此识,一刹那间,染爱为种,结想成胎。于母胎正结生时一刹那位五蕴。此结生之初念位,色心二法中,心识力偏胜,故别标识。
名色:名即是心,心法不能以体示,但以名诠,故云名。色即色质,从托胎后,至第五个七日,身心渐发育位。于此位,不唯身体支节未完备,心识亦昧劣,故曰名色。住胎间发育有五个阶段:一凝滑位,二疮疱形位(二七日),三血肉位(三七日),四坚肉凝厚位(四七日),五支节形位(经五七日乃至出生前)
六处:从名色以后,生眼等六根,为六处。形体完备,将出胎位。识之所依故名处。
触:根、境、识三和合曰触。根与境接触时,主观上所引起,冷热痛痒的感觉。从出胎后一至三岁虽有三合,却未了知能生苦乐舍受三因差别,触相显故,独标触名。
受:五六岁至十二、三岁时,心识渐次发达,因六境触对六根,即能领受前境,了知苦乐舍在受境之差别相。
爱: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时,起食爱淫资具爱等。
取:二十岁后,贪欲转盛,为得种种上妙境界,周遍驰求,不辞劳倦。取有欲取:五欲追求;见取:对真理起谬解;戒取:生活放荡,起杀盗淫;我语取:于所受事物起我所有执。
有:因驰求诸境,积集能牵未来当有果之善恶业。有者业也,善恶业能有当来果,故名为有。此业能导至未来之果不亡曰有。
生:有爱取有之感业,必有当来受生之果报。生即命、存、活义。从生至死期间的生命活动阶段曰生。
老死:从未来结生以后至死灭,是为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