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五毒与疾病


佛教的五毒与疾病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佛教中将贪、嗔、痴、慢、疑五种心,称为五毒。

     其一,贪指的是贪爱五欲。贪婪、贪心、贪念多、不知足、无有节制或无有界限。

     其二,嗔指的是嗔恚无忍。怨恨、经常生气、对什么东西都分得很清楚。比如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并且爱较真。

     其三,痴指的是愚痴无明。自已的想法强加于人,痴迷与迷恋自我,觉得自已就是对的,一厢情愿地认为,事情会往自己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其四,慢指的是骄慢自大。怠慢、傲慢、轻慢,对外界不敏感,对外界没兴趣,只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或者是惯性思维,并且缺乏激情,缺乏学习精神。

     其五,疑指的是狐疑猜忌。怀疑、疑心重、不信任对方、总是疑神疑鬼。

     五毒不仅会妨碍我们的心理,而且对身体也会造成危害。贡哲日措巴大师云:“世间上的一切忧愁、暴力、残忍、恐惧和痛苦都来自于五毒,五毒来自于我执,我执这个恶魔给我们带来永无止期的痛苦、坏处以外,从来没有给过好处。如果你能放下‘我’,你的快乐将永无止期。”现代人只要一得病,就归结于环境污染、文明病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做代罪的羔羊。恕我直言,病人并不是某种大自然缺陷的无辜受害者,而是自身的五毒创造出疾病,把疾病的形而上学观点取而代之。生病是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并通过症状的象征意义,可展现病人当前的五毒问题。

     心是无形无相的,它有一种无形无相又无限的光明力量,只是眼睛看不见。自心有五种光明,叫作自心五光。自心五光用无量的能力视外界时,两种人的看法不一样。认识正理和自然规律的人,只看到万法的本性,不会产生执着及虚妄之心;不认识自然规律和正理的人,只看到万法的表象,心中对自身与五蕴产生爱恋及执着“我”,对外界和事物产生执着为“我的”,以及执着身外事物为我所有。

     为了执着“我”和“我的”,心中产生贪、嗔、痴、慢和疑,这些思想都是错觉。然而凡夫却不这么认为,反而会看重外界物质的东西,将其当作真实的存在。这种错觉,引起五蕴对自己的五蕴,同样产生执着实有,逐渐对躯壳肉体生起贪、嗔、痴、慢和疑五毒。五毒的毒素再融入到气,就形成了毒气。毒气进入血和躯壳肉体,身躯就开始越来越僵,感觉不舒服、厌倦及痛痒。这时“我生病”的执着出现了。我这样说你可能不信,病越执着越重,越放下越轻,甚至自生自灭。

     《离戏见地之十二诀窍略论》云:“众生因无明,不知一切境况乃自心的幻化,对其逐步生起执着,执着妄念越来越加粗,制造三毒、五毒等,种种烦恼以及恶业。如同口干者喝盐水,越喝越口渴,毫无厌倦地领受生老病死等诸苦。此等众生,难以得到自觉自明之智,甚至轮回尽穷而受苦无终,这都是未觉悟之过。”

     人类在与五毒思想斗争的过程中,产生情绪不定及心理疾病。所有疾病的根源,都是心理问题—生病起因于心灵的失衡。所以,病症不是敌人,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益友。比如,生病时应该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生这种病?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生同一种病?等等。

     其实,疾病是提醒你从未正视的心理问题。贪心的毒素容易进入心脏,即伤害心脏;嗔恨心的毒素容易进入肝,既伤害肝;傲慢心的毒素容易进入脾,既伤害脾;担忧及忧虑的毒素容易进入肺,即伤害肺;痴心及恐惧的毒素容易进入肾,即伤害肾。

     每个人的心理状况、生活环境、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行为,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烦恼,皆是五毒造成,轮回之苦也是五毒创造。我们从未思考过五毒对身心造成的后果。五毒如藤条,纠缠与捆绑着我们去承受五毒的恶果。明白五毒的危害之后,学着放下五毒,调整身心,精神与身体自然就治疗,同时提高内心的力量和智慧。

上一篇:常乐我净
下一篇:脉、气、明点系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生根活佛

生根活佛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生根活佛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生根活佛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生根活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