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之禅宗概论课程1006-2


1006—2 福德:空性与无限的福德


那这样的话,它实际上,局部来讲,它一定是有漏的,它一定是有生灭的,就像说这个钱在流转。它今天在你的卡里,在你的数据里,明天到我的数据里,或者它在这样的,整个是这样的流转,像空气、水都是这样,不停地流转。所以局部来讲,它一定会有增有减,有得失有变化,这样的叫人天因果,人天福报,可以被线性的、逻辑的去表达,也就是我们说的理财啊,或者去经营。但是终究它的前提是匮乏,因为资源匮乏,因为很多事情不能共有,所以需要有这样的能力去经营它,这就是我们人世间所说的财富。


可实际上呢,人际之间是没有边界,它是绵延的,空间之间是绵延的,能量之间是绵延的。我们说明心见性达不到,但是我们会意识到,所有东西是流转。


中国古人讲的,“超其象外,得其环中”,这个整个的大化周流,我们中国人叫天地,在天地之间,我们和于天地,就中国人讲的一切的,真正的能力是你与天和、与地、与人和,甚至就是智和,已经在超越这个达到的,连思维的这个和的观念都放掉,能达到一种完全没有分割的那种和的状态。


中国讲福报,我们讲福德,那福德再延伸呢,叫道德。道就是“那个”,是流转,整个讲的这个生生不已、流转不息的这个道。我们能够多大程度顺应这个道,还是违背这个道,还是把一些东西切成块儿据为己有,这个就是我们说人的德性。


所以瞅瞅你那德性,说这人德性怎么样?或者我们日常使用的,功德无量,福德增长,做这件事儿有功德,实际上是从这里来。那我们来使用,一种叫道德,德是道的显现,准确我们在当中显现多少,这个叫德。所以说《道德经》,一方面是体道,一方面我们的应用是德。所以道经、德经。这些我们都不展开,因为每一个展开,就很复杂了。


我们只是从内在的逻辑去看,基于这样的一个无尽和流转,我们怎么能够真正有福德呢?就是我有这个容器,有这个条件,去让我的生命提升,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转机,我可以不抑郁,我可以不被锁定,我可以不断地拓展。从我的已知,从我的边界,从我的这些烦恼当中,能够不断的去融入更大的空间,它并不是超越突破,还是我,只是把它变得更大。就像理财一样,实际上是倒转过来,这种相融。


庞蕴居士初见马祖,开口便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谁”。马祖向前踏一步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那我们就观察看这个公案,实际上并不在于说我们做吸尽西江水,或者另一个马祖的公案,如何将山河大川归于自身?答:你为什么不将自身归于山河大川?


这两个,实际上境界上还是有差异,就是表述上还是有差异相。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或者讲的北斗里藏身。如果你体证到那个境界,你本身是没有边界的,你和整个的这个大空间是没有“隔”的。故可以北斗里藏身,就像维摩诘居士,不转空间就在这儿,坐在这儿,直接去移到另一个佛土。那样的空间是我们分别出来的,随着心意直接转换,其实没有说直接,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就是一个意。


所以北斗里藏身也罢,吸进西江水也罢,你要证到那个境界你就知道。那我们反过来看这种福德,它是没有边界的,是无际的,我们不断的就是这个点,不纠葛到任何具体的福报,具体的什么这个技术讨论当中去,就抓住这一个点来体会。那就是有限怎么能够达到无限,我从我的封闭、缺失、匮乏,怎么能够达到变成自足的、富足的、乃至能够更大能力去流转?这是中国文化一直以来说,仰观俯察。就是我们人,所谓天、地、人三才,人可以融于天地之间,可以参与到天地之间,是在天地之间可以做主的一个部分,所以人是宝贵的,是万物之灵,实际上指的是这个意思,就是人身的宝贵。它是有这个机会的,所以这首先是人身的福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从人生的身,从语言上,人有语言,这种交流是可以被发生,这种能力可以被传递,那么我们想动物之间,它们的语言,对这么高级的东西是很难表达的。我们不说大脑啊,思维啊都不讲,我只是说单独拿语言的复杂度,就像说这种交流的系统,按信息论来讲,就是他的交流的可能性,那这又是人身的衍生出来的能力。在身语意。


第三个意,人在当中能做主。“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会与不会切记承当。”这个能够做主,能够去从“我”当中,破开这个壳,能够不离不将不迎,不离这个,整个的自性,这些心性啊,这样的法界,或者叫什么什么,我们只看这个有限无限,这就看到身的超越,语的超越,意的超越,那怎么做到呢?如果我用我的能力去做,基于“我”的点做,我怎么做都是有限,我基于有限再大,它都是有限,再大的有限,都不能跟无限比。


那再基于“我”来讲,是不是就被这个有限锁定了?从逻辑上,有限的穷尽还是有限,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有限的穷尽还是有限,他不是无限。这是完全两回事情。所以纵使说能够出三界,你能得道成仙,你修多大,它依然是个生命。叫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基于有限,它只是给我们局部的,短暂的一种余地,当时也是也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如果不能借着这个能力去突破,去真正改变这种模式的话,“那个”不会发生,这就是佛法难闻的点。佛法难闻,不单是说没人告诉你,是因为你听不到。你听到了也做不到,做到了,做也做不到点上。你做到点儿上,也能不能持续的延伸,直到完成这件事情。就这个非常难,难之又难。


这就是我们说的福德。福德所给予的土壤,就是我怎么具有这个叫充分条件呢?那么,福德是证悟的必要条件,是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也就没有它,是一定不会发生。但是有它,你不一定会发生。就是必要而不充分。那么除了充分,我们还需要什么?就是要会福慧双修。那么再延伸下去看看,就是那么佛法里面,怎么让我们有这个机会,能够做到这个转换呢?我们做小学数学知道,什么东西乘以0等于0啊,如果你这个注定是一个空的,你什么东西加上去,它都没有意义。

那另外呢,当我不管把什么样的有限,我乘以无限,就是我去和无限交流的时候,不管我的是一,还是一个亿,其实本质没有区别,它和无限交流出来的是无限。就是基于有限,再大都是有限,但是你和无限交流,你再小都会达到无限。一乘以无限,还是一亿乘以无限是等价的。



这个就是佛法殊胜之地,也是佛法的平等,说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不管你是一粒沙,一粒草芥,还是王侯将相,还是三界之主那样的梵天,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就是谁能够去面对这个无限和无限去交流,这块儿就出来了。


比如见到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第一我有身体,可以去读书学习,我有这个能力,我听到了佛陀的故事,我听到了这样的一种佛的行仪,这是我有福报。第二个我能理解,我的智力不是像猿人一样,也不会像现代的某些科学家,或者他的那种脑子,已经是完全被搞坏掉。刚好在这个时候我可以看到,我发自内心的去称赞,发自内心的去欢喜,所以就是:一者礼敬诸佛。就是看到佛陀的时候,那种一瞬间,这种自我被消融了。我们被佛的功德所慑服,我们去礼敬、去赞叹。


那我们再说通过语言和文字呢,或者看到佛的行仪,我们发自内心的随喜:哎呀,我也想这样,我也希望能够这样,这随喜赞叹。那我看到佛这样说,能不能教给我们呢?这样是请转法轮。说您别走,您在家,您让我们大家都有机会学得到,这叫请佛住世。哎,我才知道,我自己的这种垢染和和局限,我希望像您那样,发自内心的忏悔。我不一个一个讲了。我们看《普贤行原品》,这一个一个,其实是我们向无限的一种敞开。


因为佛无尽,所以福无尽,那我们再看这些福报的修辞是怎么怎么达成的?


第一是从意上,从身上的这种礼敬,我会有谦虚,可以去拜佛,我可以去发自内心的臣服,去赞叹,我可以礼敬诸佛。第二,从语言上去称赞,甚至广为人说。第三从意上,我希望像他那样,我真的要有佛的智慧,我去理解。从这儿开始,发现福和慧,它是一体而两面。如果我没有这个能量和定力,我就无法听到。当我能够有福报听到,然后并且心悦诚服,并且真正的赞叹,进而我希望像佛的那样去做事情,这叫回向。回向是站在佛的角度往回看,我希望像我的老师那样,能够回向,而不是只是站在我的角度往过看。


其实回向的含义,核心就是从无限作为基点去看,还是基于一个自我去看,这是完全两个方向。我们不断地回向,就是要放弃这个自我的执念和自我的视角,这才是回向。我每一个修持,要回向回向。就是当中,我们夹杂了的自我,不断把它舍掉,把我这种自我的状态舍掉,这个叫回向。


我们刚才说供养,供养实际上是交流,我们说上供下施,对佛的供养,是表达我的礼敬,和我的敞开。对众生的供养是什么呢?是去交流,因为当我们没有自我的边界和束缚的时候,自然的慈心和悲心是由然而生的,自然的欢喜心也是由然而是生的。所以对他人的这种直接的体察会产生交流,而且当我知道“我”是没有边界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他”。



所以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们看这四见的问题是在哪里?第一个我见,因为有我就有他,因为有他就有我,这个相对的,是排他的,或者是一种有限的。受是有一个基点,我基于这个基点的各种显现,我始终还是说回向的问题,就是基于我这个基点去讨论问题,这个就叫受。那么就是基于轮回去想,直到超越轮回解脱,这是无有是处。用我的经验试图理解无限,这个在佛经里讲,如莹火,就是一个萤火虫的小灯光,想照须弥山,是无有是处。他根本上是个数学问题,就是有限和无限的问题。


所以我见、人见、这个补特伽罗就是受者,有一个在受者,这是一个你,你落于你的基点是无法理解无限的。众生见,有佛就有众生,佛是遥远的,我们是众生,所以我们不能承认本来是没有这个边界的,这些是虚幻的。是我的意识和感觉分割出来的,我必须承认这点,然后返过来看,刚才回到那个受,就是我的基点,我在哪儿落于这个基点,使我产生一连串的反应,这些众生见。寿者见是生命,我怕我的钱会没有,我怕我的寿命没有,我怕所有东西来来去去得失,这就是我们的有限当中。它一定是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所有显现的东西都会变化,都会成住坏空。我落于对这种成住坏空的纠葛,就是在有限当中,不断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无尽的轮回。其实生灭生灭,它本身是无尽的一种游舞,是无尽的一种显现。但是我们落于这个相,这样就以为是某个东西的生。某个东西灭,而看不到整个大化周流。看不到整个的流转,空间与能量的游舞。这就是寿者。


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我们看这四种见的基点,都是基于“我”,基于这个有限,基于这个已知和经验,“我”觉得,那修行就是我们不断切换,一则礼敬,二是布施。

至少我去更广泛的建立链接,我能够给出去,就是我的拥有感,我不会什么都是“我”的,我能给出去的时候,这个“我”就在消融。甚至为了他人,我可以舍弃我自己,因为什么呢?这个边界没有的时候,他人比“我”重要,其实是放弃“我”的状态。


本身没有我,没有他,但是能够很大的放弃自我的时候,其实是放弃的这个身、放弃的这个语、放弃的这个意,因为真实的“我”并不会消灭。


这个回去我们看民间故事,把佛法的扭曲就是在。不管舍身饲虎也罢,还是什么样的佛陀本生故事,前面都有句话,因为这个王子,或者这样的这样的一个人,他能够知道在无数轮回当中,我们用了无数的身体,那个白骨比须弥山都要高,我们流的眼泪比大海都要广大,都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在这个生灭当中,它是等价的,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如果我这一生用我仅有的,这一生的身体能够去利益一个人,能够去让一个人好,能够去让一个生命能够解脱,或者让她趋向于好,那么在轮回当中,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我愿意舍弃,所以舍身饲虎也罢,还是什么故事也罢,前提是在无限当中。我不拘泥有限,我去供养布施。


我们恰恰忘记,看不到这一点,以为把自己的手指头裹上布去点着了,去给佛、去供养佛,佛需要吗?或者我把什么样的财富去捐出去,去造个塔,去度个金身,我就可以有福报吗?或者是一种简单的一种自残,甚至一种自杀,或者是怎么怎么样的啊,叫奉献终身,其实还是基于自我。


这些都是我们误读,我们看不到佛陀故事的前提是什么。这本身就是我们没福报的显现,就看不到那点。那刚才布施会完成,就不断的去切换这个习惯。

第三个是意,那意呢?有两个方向,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个是《华严经》,一个是藏传佛法的供曼扎。供曼扎通过一种观想,整个世界在你掌中,这样去流转,这样去供养,把我们对一个有限世界的这种习惯,不断切换掉。那我们在经教乘里的就是《华严经》,我们去读华严的广大。不是通过我们有限经验,可以有的经验,我们不断的读经,不断的去修持当中,去切换过来,就是世界是无尽的,佛土是无尽的,智慧是无尽的,三昧也是无尽的。那么让我们发自内心的生起赞叹、随喜啊、礼敬啊、供养、那这个去切换我们的意。


那回来看,就是修行是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累积资粮的,就是我们可以跟自我去剥离开来,所以我们讲基础的定慧的修持。让我们开始,虽然还是基于自我,但是让我们有机会去通过学习去认识自我,去生起出离心,去看到轮回的过患,看到这种有漏的人天福报和有漏的生命,他在数学上是没有意义的,是等价了。那我们也进而转向,哦,有个东西叫空性,所以我们生活中买东西从来不能说买空性啊,没有办法进货进点空性,这个是在经验中很难理解的,从声闻乘这个有限,进而能够理解空性,大乘佛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跃升。但是即便到了这个,它还是一个影子,它并不是真实。


只是像我们看画片、看电影,熟悉那个地方,等你真的见到一刻,你不会怀疑,哇对啊,这就是,那就是证悟的一刻。但他要通过相似和模拟,让我们开始习惯。所以从小乘走向大乘,然后我们再走到最上乘,走到佛乘的时候,我们不是通过知识和自我为基点去修持,去一点点点改变和休学,而是直接通过入佛行,通过去和佛的身、语、意相应,直接融入,直接体验,去完成这个切换。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