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之禅宗概论课程1004
1004 三门皈依之虔敬心
所以这个会产生我们在学佛当中第一个概念,叫虔敬心。虔敬心并不是一般讲的宗教的、二元的,或者膜拜什么东西,或者对谁我必须臣服。虔敬心的本质是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巨大的开放,同时又是巨大的清晰。
这种开放的清晰、清晰的开放当中,因为它是没有边界的,所以任何以我们的身,用身语意,用我们的已知是无法去理解这个未知的,用我们的有限是无法去推导到无限的。既然这个无限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关键是这一点,这个心性是我们本来的真实,是被遮蔽的真实,那么我们需要对它敞开,让这个事情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生,我们见我们可见之世界,去认识到背后的那个“无”,那个暗,那个真实。
这个可见的叫象,更准确的叫现象,而背后的那个是真实。所以中国讲言象意,讲立象以尽意。中国文化里大量通过象去完成这样的交流,我们中文的文就是这么产生的,这个之后的课程再单独讲。我们遇到事情会有恐惧,会有希求、贪爱,会有麻木不仁,这些都是心上的遮蔽。都是基于我们的身所带来的一种感受。形成了一种模块,一种模块化的感受,这些它会不断地污染这个,其实是遮蔽,更像天上的云彩,或者水上的漂浮物,它遮挡了这个真实。甚至是一个镜片,我们总是通过它去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染色的世界,这是我们烦恼所在。所以禅宗的训练,我们打坐、念佛、劳作、大礼拜······各种各样的,在这些基础当中,我们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我们的三个身,第一不基于那个身去受,所以不以见闻觉知生心,又不离见闻觉知生心,因为我们身体的觉受,除了我们的六根、背后是心,我们刚刚体会到身体的受,有爱憎的受,和内心的明觉是两回事情。这个需要修行当中把它剥离开来,这是第一层。
第二,语言。什么样的语言是二元化的?我们一般的语言刚开始产生,它是一种区分,这是苹果,那是梨。所以小孩子在学语言的时候并不是认识真实,而是学会语言的使用和人际的交往,你这么说别人听得懂,我们能互动,说“我要苹果”说“那个不是苹果,那个是香蕉”,包括我们的礼貌、道德,都是基于那个产生的。所以它无关于真实,它是人类社会之间交往的一种通讯协议。当我们体会到真实,翻过来用语言去表达,去传递真实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就不同于我们日常当中这种能指所指之间的语言。这个语言是在语言的缝隙之间,是在言辞之间所产生的。中国的诗歌会有很多类似的体验,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我们会有这种维度的体验,这个也要切穿。这是要通过训练,通过持咒念佛,我们通过把语和我们真实的明觉剥离开来。
意的层面也是这样,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我们思维从十二因缘整个发生的过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横向、纵向,各种的模式,一层一层的,通过这样的剥离,让我们看到,它是如何被染色的,我们是如何进入到这样的一种特定的模式当中,这在这个时代尤其的重要,或者是不得不去有这种能力。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有大数据、有算法,有庞大的算力所提供的这样的一个对世界的控制能力,我们唯有从自己内心脱离开这个,我们才可能做主,否则我们只是数据尘埃,它的复杂度这个之后也再单讲。
在这个时代好处是有互联网有计算机所提供给我们的语言工具,能够把我们的古人以前这种非常难以描述的,非常难以理解的状态,在我们今天有更多的语言工具可以说清楚。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能够清晰这个操作,这是相对古人的好处。麻烦是我们的世界比古人复杂太多了,所以禅宗恰恰适合这样的一种修行。我们借这样的工具和这样的一种显现,翻过来其实是比农耕文化的时候更容易。如果我们主动地在做这件事儿的话,如果说被卷入,那么小河淌水把你去淹没,吞噬的风险是小的,这就是古人的修行。所以你保持一个状态,这个大概可以,现在是洪水猛兽,你认识它也容易,但是你如果做不了主,瞬间也就被吞食掉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为什么我们直接讲这样的高的法,而不是去讲很缓慢地,慢慢来的,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或者它根本不现实,就是你想做到它,方方面面的,时间空间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都是不提供这个支持的。所以越到这个时代越需要用猛烈的法和直接的法,所以我们对禅宗的开显是提供给我们基于这个时代的生命技术,那恰恰是这个课本身需要虔敬心。
就是并不需要去理解,我们需要一个敞开的心去感受,去通过这个佛法的描述,我们需要通过生活中验证,是不是这样,所以并不是某个权威讲了,佛说了你就要去信,而是你要去实践佛法。
所以佛法在这儿说到第二个难点,就是它是行出来的,它是在不断地遵照佛法的行持当中,使我们脱离我们以前惯有的经验,这和知识是不一样的。知识我给你讲清楚,做笔记学习,你就知道了。但是生命的技术,它是生命本身,所以是行出来的,是在行的当中去完成的。这也是普通人通过文字通过智识想理解佛法,理解不了的。因为它是多元的,是全维的一种呈现。你只能通过语言,通过词汇的意味,那只会去误读,所以这是第二点,就是佛法通常很玄,难以把握的,它是一种情境化的,一种生命感的,只有你在那个生命维度,也就是那个境界的时候,你才会懂相应的话。
其实世界本身是这样,只是我们在惯常的生活当中很难去意识到这一点。世界是分层的,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境界,需要不同的交流方式。这些在现在的电脑计算机上,我们有版本,知道有1.0,2.0,或者不同的技术层面,它所应用的边界是不同的。这个不细展开,只是让大家意识到,这个虔敬心是什么?
所以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要在在流过,就是你只是在听就好,不用去过多地内心的互动,甚至一些疑问和困惑升起的时候不要着急去跟它互动,让子弹飞一会儿。让它自己去漂泊,慢慢你再去看,这是第三点。
就是说这个时间,它是行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它是在时间当中发生的,我们需要时间去经历,去让这个事情展开。当然世界本身就是这样,你拒斥时间也不行,只是我们习惯了现代的这种知识化的教育,我们总想学会,总想听懂,我们总想迅速地摆脱一些困境,所以总想找一些便捷的方式,甚至一个APP或者一个机构,我消费,我付费,你给我提供服务,我们太习惯这样的方式了。
这些模式带进来之后,会形成我们相对古人来讲更大的障碍。这个就是我们说虔敬心,虔敬心是一个空杯子,是一个明澈的敞开的心,这个本身就需要训练,我们管它叫前行。就是需要在前面做很多工作,来达到你成为一个容器,在这个前面我们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功夫,那些听过也就过去了,是没有用处的,那你说不要去想,去听,怎么又这样说?这两个差别就是,你在生命敞开中去听,它就像种子一样,随着你生命实践,它自己会生长,它并不是你制造出来的东西,而是它自然会生长。所以我们这个课程会慢慢地呈现出禅宗整个的生态和整个的学习的氛围。
当我们通过一段的课程,慢慢地了知这个味道之后,我们会发现禅宗其实是如此之直接,它就在你此刻,就在你的呼吸之间。这时候,禅宗变得如此之真切,而不是玄学,任何玄虚的东西都不是禅宗。那么这个转化,本身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在佛法里面我们管它叫福报。
就是我们有这个耐心给自己空间,给自己停下来去感受我们的心,去观察我们的生活的空间,这个在佛法里叫福慧双修。这两个是交互的,有福报才会有空间和闲暇,内心的闲暇,这个间歇才会让智慧看见,那个显现才有发生的前提,而发生之后,又会使我们有更大的和那个轮回的间离,空间会更大,所以这个在福慧之间,去不断地循环。这就到了六祖坛经的第二品,释功德净土,什么是福德什么是功德,这个我们下一节课再讲。
总结一下,我们看看三身,通常的意义上讲身口意,但是这三门和三身是略有差异的,为什么呢?三身是我们在用的工具,身体、语言和思维。但是三门,它是窗口,我们要意识到窗户里面是统一的,而不是通过几个窗口看出去的不同的风景,我们通过不同的窗口其实返回来意识到,这个主人是同一个主人,所以三门是返照。
我们说照见五蕴皆空是返照,所以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看出去的同时是看回来,在事情流转当中,实际它又是我们背后真实的显现,这个交互是需要训练的。这个超越身,所以我们叫四念住。即身是空,即受是空,我们的感受、痛苦、快乐,我们的反应机制,恰恰是我,所以恰恰是通过对我的认知,使这层遮盖拨云见日,使它产生一个间歇,让我们的心在那一刻露出来。所以即身是空,身我刚才讲了,它是如此本能。第二是受,我很痛苦,我很快乐,我这一刻如此真实地在经历这些,这是个幻像,我们通过训练能够去剥离开来,这是即受是空。即心是空,这个心不是指的我们刚才在一直动的思维、意识。然后法是空,就是我们认为的规律,在有限当中,在我们的确定性当中,在我们的抓狂当中,想努力要抓到的一个确定性。我们努力地像买保险一样,买基金一样,用各种方式想制造一个稳定性,使我们觉得安全,那些都是一个幻像,是我们内心假想的那样的一个稳定的东西。基于这个会产生一系列的商业,这个也不展开了。这个即身受心法,禅宗上来是当体即空,这个的力道和刚才讲的虔敬心形成交互,我们叫立断,恰恰是让“我”显现的同时就是这个“我”被认出的同时。也是我们真得以显现的这样的一个契机,这三个是同时发生的。我们要同这个三门的皈依,实际上是皈依觉,佛者觉也;皈依法,法者正也;皈依僧,僧者行也。我们形成这三个内皈依。所以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两个是自心,而我们体证的是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样的一个基本的结构就会出来。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