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偈颂,蕴含着高度的智慧


无因而有色

是事终不然

是故有智者

不应分别色

 

若果似于因

是事则不然

果若不似因

是事亦不然

 

《中论》

《中论》为龙树菩萨著,后秦鸠摩罗什译,共4卷。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几个《中论》的偈颂有什么感觉,我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充满了感激。这是高度智慧,所以既感激龙树菩萨,也感激翻译者,同时也感激文字。

有了文字,可以传递智慧,点亮我们的心灯,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一种喜悦,法味满满。生命顿然间变得活跃又灵动,像打开了生命的枷锁一样,心灵获得了自由。

每一个时代都有智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光辉。在农耕文明占主流的时代,空气清新,人心质朴,天普雨,以一雨而润之,万物各得其生机,人们还能够有这样深邃的思考。

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让我们陶醉于科技带给生活的便利,但是我们的心灵却渐渐地沦落为手机的奴隶,我们的人生渐渐地被缤纷的物质碎片化,甚至它消解了我们心灵的力量。

我们陶醉于丰富的物质生活,看不到它对我们心灵的残蚀。我们过分地把生命抵押在物质的轮盘上,让我们的心灵不能够成片,不能沉淀下来去深入细致地思维,乃至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变得粗糙,甚至有时候是忧郁的。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学问是一个人的生命-

Fo ri qing liang bao

受阴及想阴

行阴识阴等

其余一切法

皆同于色阴

若人有问者

离空而欲答

是则不成答

俱同于彼疑


《中论》

有一句话叫,“学问是一个人的生命。”我们看《中观》的每一句优美的偈颂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会顿然变得有深度,有立体感。

生命是成长的,物体是发展的。我们不能因为无法想象一颗大树最初的种子的模样,种子有它成长和变化的规律,这是合理的,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大树和种子之间因果的对应性。

我们为什么不承认因果?为什么不承认前生后世?因为我们无法想象现在的因对应着以后的果。

现在人的智商能够知道蝴蝶效应这样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当智慧越高深的时候,才能于微中见大。中国有个成语,叫“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因上是毫厘之差,在果上是千里之别,但是它们内在有着非常幽微的因果牵连关系。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相信因果-

Fo ri qing liang bao

若人有难问

离空说其过

是不成难问

俱同于彼疑

《中论》

这么朴素的现象在世间却不能得到普及,不能深入人心。实际上看似是一个朴实的因果现象,认知它却需要很高的智慧。

所以当一个生命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而且是一种良性的成长,福禄寿增长,智慧、资粮也得到了提升,这样才可以认识因果。

如果一个生命没有机会获得智慧的高度,他是不可能相信因果的。所以我们才需要有教育,有行为准则,有道德,有舆论,这就构成了我们人类的文明。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我希望你在这里-

I hope you're here

这个《中观》的偈颂真的太优美了,我们的心灵顿然就被它照耀到了,被它启发了,也滋养着我们的法身慧命,这种法乳之恩是超越时空的。

END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日清凉宝

佛日清凉宝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日清凉宝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日清凉宝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日清凉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