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名法?
阿
毗
达
摩
名法(一)
前几天我们把色法的基础知识、色业处的修习和对色法的观察做了一个粗浅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名法、名业处的学习。名法比色法更深细、更细微,要了解名法必须把色法先学清楚。
什么是名法?
FORIQINGLIANGBAO
根据阿毗达摩,有四种究竟法,它们是色法、心法、心所法及涅槃。
涅槃又称为无为法,只有一种;色法共有二十八种,我们已经学过了;心法有八十九种或一百二十一种;心所法有五十二种。我们所处的世界,归根结底无外乎两种现象——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物质称为色法,在修色业处的时候,我们要辨识自己的色身、外在他人的色身,以能破除对自己和他人身体的贪爱。也需要辨识无情的色法,比如山河大地、金银财宝、车房用具等等,以便了解我们所苦苦追求的不过是一堆时节生色而已。
然而,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些色法不能正确认知,乃至贪着或排斥呢?这就涉及到名法了,也就是心和心所的作用。能够感受快乐痛苦的是名法,是心理现象,能够起贪爱或排斥的也是名法,因此所谓的解脱自然也是指心的解脱。当然,我们的心既执着名法也执着色法,执着五取蕴。
因此,要认识生命的真相,既要观色法,也要观名法,以便从名色五蕴的执取中解脱出来。
# 佛日清凉宝 #
名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法,一类是心所法。
在这里的“心”是指纯粹识知所缘的心识,而它的生起必定伴随着相关心所一起生起。心所的意思是“属于心的”,就是伴随着心一起生起的相应心理素质。我们平时所接触的各种不同的人、事、物,在阿毗达摩里可以归纳为最简单的关系——心(名法)与所缘的关系。
名法就是能知、能缘,包括心与心所,所缘就是心认知的对象。包括我们平时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尝到的味道、触到的冷暖硬以及心里想到的任何事情,六种所缘。
只要有名法,必定会有所缘;或者说只要有心,必定会有心的对象;不存在有心而没有对象的。称为心,是因为心能识知所缘;称为名法,是因为能朝向所缘。作为名法,有知道、识别所缘的作用。例如眼识能看,耳识能听,意识能想各种东西,概念的产生就是意识的作用。我们能看、能听的是心,是名法。
注疏里比喻:国王必然不会单独一个人出行,根据需要必然会有不同的随从伴随,微服私访和带兵打战差别就很大。国王如同心,那些随从、大臣或将士如同心所。当所缘出现的时候,心会执行识别的作用,与它同生的各种心理素质也一起对所缘执行各自不同的作用,这些心理就称为心所。
心所有四个特点
FORIQINGLIANGBAO
1.心所必定与心一起生起(ekuppàda);
2.心所必定与心一同灭去(ekanirodha);
3.心所与心都取同一个对象(ekàlambana);
4.心所与心拥有同一个依处(ekavatthuka)。
举鼻识为例,在闻嗅的那一刹那,有八种名法同时在起作用,鼻识加上触、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作意七个心所。这八种心理作用同时发生,同时执行嗅闻香所缘的过程,然后又同时灭尽,不会有先后,而且这八种名法都依靠鼻门(鼻净色)为依处生起。
一、在修行次第上,不管是哪一种行者——纯观行者还是止观行者,都需要从色法开始辨识。
二、观察名法——世间名法或出世间名法。如果你还是凡夫,还没有证悟涅槃,你只能观世间的名法,因为你还没有证得出世间的道果,也就无法观察与道果相应的出世间名法。原则上,在修观的阶段,只需要观察世间名法,出世间名法——道心和果心是以涅槃为所缘的,不需要再去观照了。
为什么说所有的行者都必须从色法开始辨识呢?因为如果还不能够清晰地辨识名法赖以生存的色法依处,想去辨识比色法更加微细、多变的名法就更加困难了。就五蕴界生命来讲,所有名法都是在心所依处色和五净色里面生起来的。
心是我们思维和行动的源头
FORIQINGLIANGBAO
如果我们还不能破除色法的密集——功用密集、相续密集、组合密集,那要破除名法的密集生起辨识究竟名法的智慧是非常难的。当一个禅修者能够清晰、透彻地辨识色法,名法就会自然、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观慧中。
首先观察心所依处色。在心脏明亮有分生起的那个地方,心发一个指令,让你的手指动一下,或是摇摇头,同时可以观察在那个地方有很多心生色法生起来,散播到全身。这些心生色法,是由想动的心——名法生起来的。名法依靠心所依处色而生起,同时产生了心生色法。如果你不能辨识它,就无法理解心是我们思维和行动产生的源头。
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人这样讲的:根据《阿毗达摩》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脏这个地方发生。但现代科学研究人的思维来自于大脑,所以我们也要尊重科学。这些人是因为他看不到,无法如实知见,就只能跟着科学推论来说啦。但是当你如实看到你的心理活动是在心脏的心所依处色里面生起来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有这种混淆了,也不会再有这样的疑惑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清晰地、真实地看到了,名法是在你心脏那个地方如何产生的。
如果你是一个止禅行者就很好办了。在确定你有稳定的禅那时,老师会让你先查有分,查有分以后,让你再去查五禅支。五禅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是名法,属于心所法。五禅支要在哪里查呢?在有分那个地方,也就是心脏里心所依处色生灭的地方。当你把色法看清楚了,然后再去看名法的时候,五禅支就会在你心色的位置上呈现得最明显、最清楚。“名法会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观慧里面”的意思就是在你将色法搞清楚后,自然就会对名法以什么为依处,怎样生起来的这些问题辨识得很清楚。
如果一个禅修者仅仅是看到了色聚,不能够清晰、透彻地辨识究竟色法,那么当他想去辨识名法的时候,第一个基本上看不到,如果要强行尝试按照《清净道论》的次第去辨识的话,他的定力就可能会没掉的。
名法是要经由处色来辨识的,根据根门来辨识就不会混淆。你在眼门里面观察眼识,在心所依处色里面观察意界和意识界的所有名法。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所知遍知的智慧,想要证得名色分别智和缘摄受智,就必须从色法开始。
我们经常讲身语意三门,眼、耳、鼻、舌、身和意六门。要理解这六门,你得先把处门搞清楚,搞清楚处门是怎么产生心理活动的?你不能把它搞清楚,后面的学习就会很麻烦。我们会怀疑意门到底存不存在?意门到底真不真实?我们甚至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意识纯粹是现代科学讲的那样,它就是物质产生的,或者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产生。如果不知道意识在哪里产生,要么你会走向断灭见,要么你就会走向常见,就会有一个恒常我、有一个真我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要先看色法再看名法,然后破除名法的密集,以此才能获得究竟智的观慧。
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下,禅修者只观察世间的名法呢?因为出世间名法不是观智的目标,它是以涅槃为所缘的,不具有无常、苦、无我的共性相。虽然道心生起后也是刹那灭去的,果心也会刹那地生起、灭去,但是它们的所缘是涅槃,你无法取涅槃为目标来观察它的无常、苦、无我。如果你还没有证到圣道圣果,你也不能够取到道心和果心;如果你已经证得圣道圣果,你只要继续观察世间的名法,就足够让你能够从初果、二果、三果一直到修到四果。
摘录自上座部古源尊者讲解《阿毗达摩》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