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就是“智慧”?你只说对了一半!
人生路上,会遇到无数烦恼,你可以选择找亲人朋友去倾诉,也可以选择在深夜独自反思,但是只有学会去消化这些烦恼,转为积极的面对,才是一种般若。
但是佛教的般若并非俗世间的世智辩聪,他包含了通达真相的道理以及救助众生的慈悲这两个方面。
“通达真相的道理”即是能够了知世间的无常变幻,能够正视每一个当下的因缘交错,彻底断除自己因为执着而带来的种种烦恼,即是智慧;
“救度众生的慈悲”,就是帮助一切众生在其内心不再执着于世间的假相,即是慈悲。
两者看似不同,一个是针对自己与内心的和谐,另一个是针对自己与外在众生的和谐。
不过,在般若的思想观点中,这二者又不可分离。
佛陀在觉悟的修持过程中认识到,一切的烦恼都起源于“自他分离”,凡事不愿自己吃亏,也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等等。
智慧就是让自己认识一切事物、一切人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本质上并没有高贵、低贱的区别;
而慈悲就是在具备智慧的正见后,真正去体会各人因缘的不同,排除“自己”“他人”的对立,甚至于认识到自己与一切众生在无数世以来曾互为父母子女,都曾经山盟海誓、不愿分离,如今却怒目相视、互不来往,从以这种剧烈的反差激发出我们内心的悲悯和救度。
因此, 佛陀的般若,从根本上来说是智慧与慈悲的交融,也是高度理性与高度感性的并起。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智慧一词去完全概括般若的内涵。
从修行的次第上来讲,六度当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需要般若的指引,同时前五度的圆满也都是般若成就的表现。也因为如此,般若也分为三种:
第一,通达胜义慧:
能够了知一切法皆是虚妄不实、因缘所现,自己也不再执取于身心,能够通达世间无常的真相。
第二,通达世俗慧:
虽然具备了根本的智慧,但为了度化众生,又学习世间的医药、音乐、工匠能技巧,可以针对不同工作、不同因缘的众生加以引导和调伏。
第三,通达饶益有情慧:
地藏菩萨曾发下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看似是愿力,但其实是般若的体现。
所谓“地狱”并非六道轮回的“地狱道”,而是由于众生造作种种恶业而含有的堕落地狱的因缘,地藏菩萨所发的愿,就是以慈悲心为引导、智慧方便力作手段,帮助这一切众生的断除贪嗔痴之毒。
又由于这一类三毒众生数不甚数,所以这种深具慈悲、智慧的大愿是般若最深切的“饶益有情”的体现。
如同前文所说,般若之所以被分为了以上三种,就是因为佛法的修学无法一蹴而就,六度当中的前五度,都与般若相辅相成。
弘一大师曾说:“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无五度,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称为波罗蜜。若二者具足,则一一度皆可究竟到彼岸,皆得称为波罗蜜也”。
所以,想要获得般若,乃至成就圣道,绝不可只知道埋头念佛、盘腿打坐,而是需要依靠长期可靠的闻思以及与他人相处时的相互体谅,才能逐渐达成。
可见,般若并非一种知识,而是内心强大的知识系统和外在和谐的行为展示的集中体现。
如同我们与大家分享六度,写了很多内容,但是从根本上来说,禅不可说,空亦不可说,这些都不过为了让我们亲身实证般若,才写了这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