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间的方式那么多,为什么佛选择入胎?||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课


请点击以上图片观看精彩视频(41分钟):

《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课


欲提毗卢之正印,深达诸佛之真源,天台法脉,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因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住锡于天台山,故称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仁王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内著名的天台宗法师,曾在天台国清寺追随台宗座主静权大师十年,研习天台教观,深解意趣,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一生以法华之圆顿摄受众生。

2018年,适值智者大师诞辰1480周年之际,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秉悟公上人之教诲,教弘天台,行归净土,与慧日禅寺僧众一百余人共同研习静权法师著述的《天台宗纲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诞辰100周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天台宗纲要》系列视频,溯天台之法脉,忆上人之德海,一起走进佛陀的一代时教!

《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十课

(三)藏教的道理

丙、事六度行

丁、实有二谛


(四)藏教的因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共僧叡译

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空处,是四背舍;过一切无边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是五背舍;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是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是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八背舍。

禅定,也有二种:一世间禅,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和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等,这些都是凡夫所行禅。

二出世间禅,又有二种;一出世间禅,就是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练禅、十四变化、愿智顶禅、无诤三昧、三三昧、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乃至三明、六通等,这些都是出世间禅。也叫做二乘共禅,是菩萨和声闻、缘觉共同修学的。二出世间上上禅,就是自性等九种大禅,首楞严等百八三昧,诸佛不动等百二十三昧,这些都是出世间上上禅,也叫做不共禅,只有菩萨能修,声闻、缘觉不能修习。

我们凡夫所行的禅,古人说羽化升仙,那不过升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帝释天,能升这两层天,就了不得了。这里一上来根本不谈这些,直接从色界天的四禅讲起,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些还都是世间的。世间外道里,最高的,也就是在印度,佛陀在世的时候有识无边初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禅八定,佛陀成道前都依次证得了,而且不单单能顺着入,还能倒着入。

所以佛入灭的时候,也是把这些禅定又捋了一遍,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然后再返过来,从顺的到逆的,一直入到初禅,经历了这一切后,佛陀才进入无余涅槃。

《法界次第初门》智者大师


师子奋迅三昧:

所言师子奋迅者,借譬以显法也。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为奋却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三昧亦尔。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异上所得诸禅定也,故名师子奋迅三昧。

一入禅奋迅。师子奋迅入三昧者,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入初禅,如是次第入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灭受想定,是为奋迅入也。

二出禅奋迅。师子奋迅出者,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起,还入无所有处,如是识处空处四三二禅初禅,乃至出散心中,是为奋迅出。

《法华玄义》 智者大师

出世间上上禅:指最高境界之出世间无漏禅。共有九种,即: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此九种大禅为菩萨以上之阶位藉修行所得之禅境,而非外道、凡夫或二乘之人所能获得者。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

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复有三种三昧: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复有四种三昧:欲界系三昧,色界系三昧,无色界系三昧,不系三昧。

诸菩萨何以故,出生游戏是百千种三昧?

答曰: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有利有钝;于诸结使,有厚有薄;是故菩萨行百千种三昧,断其尘劳。譬如为诸贫人欲令大富,当备种种财物,一切备具,然后乃能济诸贫者。又复如人欲广治诸病,当备种种众药,然后能治。

佛教是怎么描述宇宙的?

佛陀告诉我们,每一个小世界的最下层是风轮,风轮之上是水轮,水轮之上是金轮,金轮之上是海洋、大洲等所构成的大地。

那风轮依什么而生?依虚空而生。佛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就像水面上起了个泡一样。这是佛教对宇宙的描述。

做佛弟子是很幸福的,知识是能带来快乐的,知识也是有能量的。就是修小乘法,小乘的法、证果的那种快乐,也是世间所有的快乐都不能比的。

《教观纲宗》 蕅益大师

此教但明人空,不明法空。故云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实法;依此实法和合假名为人,人虽定无,法则实有,名为俗谛。直待修人空观,断尽见思,方灭三界阴入界等俗法,复归真空,名为真谛。

“修观是因,观成证涅槃,涅槃是果。”“藏教的因,是析空观。”比如说观我们的身,这个人身是什么?实际上是地、水、火、风、空五大合成的。观这个心,实际上只不过是分别识。在这个身里找不到具体的我,识又是念念生灭的,当我们这样去正观的时候,就会证偏真涅盘。

藏教的果,是偏真涅槃。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灭尽,证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在这涅槃里,没有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空无一物,叫做偏真涅槃。藏教的偏真涅槃,和通教真谛涅槃不同之点,便是一则要灭尽一切法,方证涅槃(藏教);一则一切法当体是空,便是涅槃,不待灭尽方空(通教)。至于别、圆二教,并不只以空为究竟,所以他们的涅槃,也就不能和藏、通二教所可同语了。

藏通别圆,实际上从修法上说哪一个难?藏教最难。藏教要把五阴、十二处、十八界,这一切都要灭尽,“没有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空无一物”,这才能证偏真涅槃。

通教呢?“一则一切法当体是空,便是涅槃,不待灭尽方空。”这是不是比藏教简单?但是这需要什么?需要智慧高,除了需要智慧高,还需要福报大。你要有善知识来带你。有通教的善知识,你才能学到通教的方法。

那福报最大的就是念佛法门,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净土法门就是圆教的。那佛陀为什么不一上来就说这样的圆顿大法呢?因为众生根器不同。

所以释迦牟尼佛来到人间,也入胎,也有父母,也读书,学文学武、娶妻生子,然后出四门,睹生老病死,在极大的冲击下,产生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迷失。这个不解决,王位都不要,要为整个人类找到答案。

那这样,我们就觉得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地球人类的文明的,祂所有的思考,都是我们要求取答案的;祂给出的所有答案,都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也可以证明,一下子这个路就铺得很平直。像藏教正好就是连接我们凡夫的,带我们转凡成圣的,但实际上转凡成圣的路只有一种吗?不是的。

《教观纲宗》 蕅益大师

开示界内钝根众生,令修析空观(观于地水火风空识六界,无我我所),出分段生死,证偏真涅槃,正化二乘,傍化菩萨。

色如聚沫,受如浮泡,

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

龙树菩萨

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

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极稀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月明天心文化传播

月明天心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月明天心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月明天心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月明天心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