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样不经意的动作竟然能快速消耗福报
我们要珍惜财物,节约资源,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乱花乱用。我们要积福,不能消福。如果福报消失了,以后就要感受痛苦。
现今社会,占用、浪费、挥霍公家和单位财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这个罪过特别严重,因为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报。
有些人觉得这些财物是别人的、老板的或是国家的,就不珍惜了。殊不知你能有使用这些资源的机会,就是你自己积来的福报。但如果你不懂这些道理,以为占了别人便宜,实际上是在损害自己的福报。
珍惜财物,节约资源,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都应该做到的。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乱花乱用。福报是积累来的,我们要积福,不能消福。如果福报消尽了,以后就要感受痛苦。
“我有机会拿国家、单位的财物了,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拿一些。”这是在造恶业啊!如果你这么做能得到长久的快乐也可以,但是根本不可能。你的福报很快就会消尽。
现在的富有只是几年、几十年的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占便宜的人,实际是消耗了自己的福报。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
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
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
《大智度论》中说:“若著心布施,有不称意事,则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
那该怎么做呢?要有心理准备:即使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善良的,也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乃至可能有人误解、排斥,因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正常的。
布施的对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犹如田地,同样一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地中收成不同。
有三类对象,对他们造业后果很重,称为三种福田:恩田、悲田、敬田。父母师长称恩田,贫穷困苦之人为悲田,佛法僧三宝为敬田。
供养、布施,要随力随分,重在内心的敬信而非外在的钱物。孝敬父母、供养三宝、布施贫困,凡事包容大度、发心广大,就是修福;刻薄吝啬、恣意浪费、怨天尤人、轻狂浮躁,就是损福。
佛菩萨累劫对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努力做种种令众生欢喜的事,就是为了和众生结善缘。
自己的行为能够帮到别人,正说明生命有价值,要能够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更好,这本身就是我们所愿。
每个人的性格、知见、习气等,带有过去业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欢布施的人今生也会喜欢布施,但是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当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才可以改变命运。
修行就是要改变恶的习气,增长善的习气,用愿力来扭转业力。
人不能简单分为“好人坏人”,命运也不能截然分为“好命苦命”,因为人是善良与烦恼共存,命运也是福祸不定的。
正是因为我们有烦恼,造了杂染的业,所以感得苦乐交织的果。
丢失财物,从眼前来说是自己不小心,不是做好人造成的。若已无法挽回,那就做布施想,为未来种下福乐的种子。
要造什么样的业,做什么事,取决于我们的宗旨和智慧,在这个方向下,随顺因缘而为。
譬如佛弟子立志成佛度众生,就应按照佛法的教导广行善业、勤积福慧,这是主动的选择。
自己要怎样去修行为善,则随缘而为,或听闻、或承担、或布施、或持戒,自己在什么因缘下就做好该做的事。
不同的善业感得不同的乐果,譬如布施得财富,戒行得尊贵等。
对于个人修行而言,对方假乞讨,也不碍自己真布施,发愿以今日之财布施作为未来法布施的因缘,更深地救助他心灵层面的贫穷。
对于社会建设而言,在冷漠自私、唯利是图的环境中,能够有一份真诚的慈悲是无比宝贵的。不管真假,他都是“乞者”:物质与精神的贫瘠,都需要帮助乃至救拔。
即使面对假乞丐,我们也可以“真布施”。
我们决定不了别人的行为,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在自己不会感到勉强、为难的范畴内布施,如一元、两元。
“假乞丐”不碍“真布施”,修自己的同情心、慈悲心,还可以发愿以今日布施财物的善缘,结下未来更究竟帮助对方的法缘。
菩萨要发心,但这颗心不能执著。
譬如布施,要广行布施,精进布施,但不能执著于有一个布施的“我”,有一个被施予的对象,有一个所布施的东西。
一旦有了执著,就会产生贪吝、嗔恨、骄慢等烦恼。“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需要高妙的智慧,是菩萨高阶修行的功课。
物质布施是为结缘,法布施才是真正的饶益。借此因缘发愿:愿我未来能够圆满布施波罗蜜,普施法财,究竟饶益众生。
“若著心布施,有不称意事,则生恚怒;若受者不感其恩,即成怨嫌。若著心供养善人,有少凶衰,则嫌布施不应,悔惜所施。”
生活中处处可以行善。
环环素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环环素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环环素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环环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