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二浅释(6)
尔时世尊,欲重宣扬他所说的义理,乃将长行的意义用重颂再说一遍:
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世雄”。我们世界里的大英雄亦即世出世间的唯一圣人中雄——佛,是大雄大力大慈悲,所以说“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天上的天人和世间的人。“一切众生类”。所有的众生类。“无能知佛者”。没有一个众生能知道佛的境界。“佛力无所畏”。佛有十力、四无所畏。
十力是十种智力:1、知觉处非处智力;2、知三世业报智力;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4、知诸根胜劣智力;5、知种种解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8、知天眼无碍智力;9、知宿命无漏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
佛又有四无所畏:1、一切智无所畏。2、漏尽无所畏。3、说障道无所畏。4、说尽苦道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是指人解脱及诸禅三昧。“及佛诸余法”。其他佛所行的妙行妙法,皆是无法测量出来的。“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从无量无边那么多佛所,都具足了他们的行门,这种甚深微妙的法,是难见难明了。不容易见到,亦不容易明白。
“于无量亿劫”。释迦牟尼佛和其他十方诸佛,都在无量亿劫以前,行诸大宏愿,圆满了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五根、五力,还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共三十七道品。“行此诸道已”。已把三十七道品、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都修过了。“道场得成果”。因为修了这么多的法,所以道场成就了,佛果也成就了。
“我已悉知见”。我已经悉知悉见。“如是大果报”。像十如是这种的大果报。“种种性相义”。这种十如是之性相的道理,及种种的法门,种种的修行,我都完全明白了。“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我和十方的佛才能明白这种种事情,其余的众生是不容易明白的。
是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是法不可示”。这种妙法不可以随随便便就讲给人听,为什么呢?因为“言辞相寂灭”。这是究竟实相的法门土,言语道断——用言语的路,没有办法能解说的了;心行处灭——用心所想的思惟,也无法想出来的。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心本想要攀缘,但是连念虑、思想都没有了。“言辞相寂灭”。即是没有什么可讲的。真正的妙法是不可说,不可说,说不出来,它发挥于自性里面,不是从外面得来的。
“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没有任何的众生可以明白这一种妙法。“除诸菩萨众”。除了已经得到大乘菩萨的果位,明白这实相的道理。“信力坚固者”。他因为有坚固的信心,好像文殊师利菩萨这样的大士才能明白这种法,能信这种法,其余的众生还是不十分明白。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所有佛的一切弟子众在过去生中曾供养过一切诸佛。“一切漏已尽”。已得到无漏,证到无漏辟支佛的果。“住是最后身”。现在是最后一个报身,再不受后有,生死永断,永远没有果报身了。“如是诸人等”。像我所说的菩萨和辟支佛这一类的人等。“其力所不堪”。他们也都不能明白这个佛法。
“假使满世间”。我假设满世界的人。“皆如舍利弗”。都有如舍利弗这样的智慧。“尽思共度量”。穷尽他的思想和智力,来揣测佛的智慧。“不能测佛智”。也还是无法测量佛的智慧。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