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怨以德


第一百二十一句:
老子曰:“报怨以德。”

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贾子》。
老子说,不记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伤害我们的人。

这一境界比上一句更高一筹。上一句是告诉人们要不计前嫌,这句话告诉人们,不仅要不计前嫌,还要用恩德去回报伤害过我们的人。

中国人有一句话:“吃亏是福”。人的福气从哪里来呢?上天给人福都是逆着叠加的,今天的福气是以前肯吃亏、肯忍辱得来的。如果今天不肯吃亏、不能忍辱,福报就不会再叠加。

为什么要“报怨以德”?老子也是真正的开悟之人,他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么?就是人和人、人和宇宙自然万物都是一体的关系。既然是一体的,就像我们的牙齿咬到舌头,难道舌头还要去报复吗?所以报怨以德,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深刻洞察的人。

大舜就是一个报怨以德的典范。他的后母、兄弟三番五次都要置他于死地,他不仅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是反省自己的不足,自己不能得到父母、兄弟的欢心。最后他终于用德行感化了后母和兄弟,也感化了天下的百姓。这就是圣人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圣人能够做到化敌为友。化敌为友是靠真诚之心的感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所以《弟子规》上说:“亲憎我,孝方贤”。父母亲憎恨我,我还能够用孝心来回报,这更显示出一个人的贤德。这句话不仅在父子之间的关系中适用,在五伦关系中都适用。

君憎我,孝方贤。领导者憎恶我,经常无缘无故地找我的问题,我还能够竭忠尽智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工作,这更加显得贤明。当然这样做不是为了显得贤明,而是真正明白事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才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这些境界。把一般人看起来不好的境界转变为好的境界,这才是有智慧。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好坏之分在哪里?都是在于我们内心,都是我们的心分别执着导致的。明白这个道理,确实能够达到事事是好事的境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