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实修入心的那些佛法,终究都只是知识的一纸空谈而已



学佛的人中,或许不乏有这样一类人群——热衷于闻思,四处听法,勤于积累佛学知识,但是上座实修时,就变得兴味索然,进展缓慢,甚至有的人听了很多法,却从未上座实修。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法知识累积了不少,烦恼却似乎没怎么减少。

更糟的是,当周围的道友们频频夸赞自己广闻博学时,虽然嘴上故作谦虚,但傲慢心已经不由自主地悄悄抬头,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智慧超群了。

这一切看似完美,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被横空出现的违缘击倒时,才猛然警醒:“原来法是法,我还是我啊!

没有实修入心的那些佛法,终究都只是知识的一纸空谈而已。

一、我们闻思了佛法以后,到底应该怎样做?


潜⼼闻思后不要空口虚谈,⽽要解义实修。

超越闻思阶段以后,应立即去修⾏。

闻思固然非常重要,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不能把⼀辈⼦的精⼒,都投入到闻思当中。现在有些佛教徒在学五部大论,这本来非常好,但每个⼈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如果不实修,就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只懂得道理,⾏为上却⼒不从⼼。夸夸其谈,却从不付诸实践,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法油⼦。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烦恼和压⼒。如果学了很长时间,却没有解决压⼒、痛苦或焦虑,很多⼈就会对佛法丧失兴趣,并从学佛的队伍中退失。

闻思需要多长时间呢?

就像做饭和吃饭,做完⼀顿的分量,吃完以后再去做。如果⼀下⼦做了很多饭菜,吃不完就会变质、浪费,最好现吃现做。

修行也是⼀样,最好现学现修。修⼈身难得的时候,当所有的思维方法都了然于心以后,此阶段的闻思就已经到位了。

等到修寿命⽆常的时候,再继续闻思,之后继续修⾏。就这样⼀步步交替学修,才是最好的修⾏⽅式。


二、佛法道理已经懂了,为啥还要实修?


烦恼与轮回的习气已经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仅仅懂⼀点道理,并不能推翻我们的不合理观念,所以必须实修。

首先要懂得道理,懂了以后要去修,这样才能消灭烦恼。如果不修,只懂理论,就永远都是⼀纸空谈。遇到问题的时候,起不到作用。

就像懂法的⼈也会犯法,不是所有的罪犯都是法盲⼀样,懂因果的⼈,也会做出违背因果的事情。因为欲望的力量太过强大,在它面前,知识已经无能为力。

如何让知识与智慧变得更有力量呢?那就是实修。

如今很多佛教徒非常功利,供佛、烧头香、烧⾼香,都是有条件的——⼀定要让儿女考上更好的学校,自己⼀定要过优越的⽣活等,其实这根本不是学佛。

学佛,就是学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与慈悲,⽽不是与释迦牟尼佛谈条件、做交换。

佛教不会说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释迦牟尼佛在主宰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兴,⼤家就有好日子;只要释迦牟尼佛不⾼兴,⼈类就会倒霉。

佛教历来认为:因果自负,⼀切的痛苦,都是咎由自取。

如果释迦牟尼佛可以让我们工作顺利、幸福美满、免遭痛苦,我们根本不需要和他谈条件,以佛的慈悲心,他会主动给我们安排好⼀切,世上不再会有穷⼈、病⼈、灾难和瘟疫。

但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个能力,佛陀能做的,是以教育挽救人类

他告诉我们各种道理,假如我们在明白道理之后却不去实践,佛也⽆能为⼒。

三、学佛人是如何沦落为法油子的?


如果所领悟的道理没有实地修⾏,就会沦落为法油子。

如果修⾏期间有⼀点觉受,便以为万事大吉,从此停滞不前,这种感受以后就不容易再找到了。即使找到,都有可能是好⼏天以后,或⼏个月以后,⽽不⼀定是几个小时以后了。

所以,在稍稍有⼀点体会的时候,立即要紧抓不放,并励力串习,不能将其搁置⼀旁,否则它会自⾏消失,就像温室里的冰激淋必须马上吃掉,否则它会融化⼀样。

我们的内心,像⼀个烦恼的高温炉,对空性、菩提心与出离的感觉,却像冰激淋,若不及时强化它的力度,它会稍纵即逝。

另外,在闻思的过程中,如果生起了欢欣鼓舞的感觉,却没有去修,这种兴奋也会衰退。长期学习新东西,却每次都错过了兴奋、激动、震撼的感觉,没有乘胜追击继续修⾏,最后就会沦落成油⼦。

上一篇:佛性
下一篇:生命的自在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环环素食

环环素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环环素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环环素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环环素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