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华严》译主 | 实叉难陀圆寂纪念


实叉难陀是谁?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但提起《华严经》,恐怕佛弟子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经中之王”,《华严经》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富丽恢弘的佛的世界。而实叉难陀尊者即是八十《华严经》的译主。
这位遍通三藏的译经大师,于唐·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圆寂,荼毗后舌根不坏,《开元释教录》云:“斯是弘法之嘉瑞也。”

 


通大小乘

实叉难陀(公元652—710年),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或喜学,于阗国(详见文后)人。大师“智度恢旷,风格不群”,通晓大、小乘学及外论。

 

实叉难陀,唐言学喜。

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

善大小乘,兼异学论。

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

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

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迎请。

实叉与经同来,赴洛重译。

——《翻译名义集》卷一

重译《华严》

武周时期,武则天笃诚信佛,遍求经典。听说于阗有完备的《华严经》梵文原本,就派人到于阗求取并聘请学者进行翻译。实叉难陀带着梵文原本《华严经》,跟随唐使来到中原。圣元年间到达洛阳,住在内廷大遍空寺,重新开始翻译《华严经》。
武则天非常重视译经,亲自前来看望实叉难陀和其他翻译人员,撰写序文并首题名品。翻译期间,实叉难陀担任主译,菩提流志、义净两位宣读梵本,由法藏等多位僧人记录、证义,最后由复礼进行统稿。至圣历二年,《华严经》翻译整理完毕,共计80卷,即八十《华严》。

 


兼译余经

实叉难陀又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在洛阳三阳宫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武则天亲制序文弘扬,至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厘定。又在佛授记寺、长安清禅寺等处续译诸经。译出属于华严部的《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和《普贤菩萨所说经》各一卷;属于宝积部的《文殊师利授记经》三卷,属于大乘律部的《十善业道经》一卷;属于秘密部的《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等陀罗尼经四种、四卷;另有《右绕佛塔功德经》和《大乘四法经》各一卷。参加笔受的还有沙门波仑、玄轨等,监护译事的是太子中舍人贾膺福。据《开元释教录》载,实叉难陀前后翻译共计十九部,计一百零七卷。

 


二次来华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实叉难陀因母亲年迈,要求回国省亲。武则天允准,并派御史霍嗣送他至于阗。神龙元年,唐中宗即位,再次邀请他来华。景龙二年,大师到达长安,其时中宗以万乘之尊,亲自到开远门外迎接,请他骑大象入城,长安城内的僧众亦热烈欢迎。安置实叉难陀住大荐福寺,准备再次组织译场。

 

西安荐福寺

大师圆寂

但是这次没来得及进行译经工作,实叉难陀就病倒了,于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十月十二日逝世,终年五十九岁。皇帝下诏,听依外国之法安葬。实叉难陀圆寂后,于开远门外古燃灯台火化,薪尽火灭,其舌根犹存。

 


起塔纪念

朝廷派他的弟子悲智和使者哥舒道元,护送实叉难陀的骨骸回于阗安葬,起塔供养。后人又在他茶毗之处建七层塔纪念,世称“华严三藏塔”。


注:

于阗(tián)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南有昆仑山,北接塔克剌麻罕沙漠,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位当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西经莎车(叶尔羌)、朅盘陀(塔什库尔干),可通往北印度或睹货罗(古代大夏)。

君主国姓为尉迟(读音yù chí),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国祚长达1238年。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控制着于阗政权。

于阗国王李圣天

至公元五世纪,此地始传大乘佛教,并在五至八世纪期间,成为佛教文化的一大中心地,对于佛教的东传影响颇大。如《法显传》记载,法显于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初到于阗,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僧众数万人,多学大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亦述及此国人性温恭,知礼仪,崇尚佛法,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并习学大乘法教。

来源:江西庐山东林寺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金界花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金界花雨

金界花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金界花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金界花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金界花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