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吗?
你眼中的世界与业力
我们看到的世界与自己的业力有关。
众生业力不同,眼中的世界自然也不同,一碗水摆在人面前是水,摆在恶鬼面前就是一碗脓血;世界在我们眼中是五颜六色的,在一些动物眼中却是黑白的。
所以不是一个量级便无法比较,业力很大程度决定我们目前所能感知的世界。而一切善恶业报都先始于心念,其后付诸身口的行为,行为决定未来的果报。因此,学会“善用其心”至关重要。
本来天真
佛陀讲《金刚经》的目的是引领我们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涅槃不是死亡,而是摆脱了生死轮回的一种无上超脱的境界。若想达到这种境界就要修自己的心,修一颗清静圆满之心。“修”并不是要刻意去做什么,刻意便是着相,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无染的,刻意去做反而是妄想执着。
同样一本《金刚经》放在不同的人手中,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仅仅把它当普通的书来阅读,只了解文字表面,深一点的意思就体会不出来了;有的人则会用心去体会每一句话的义理,去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力量。
不住相
慧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本来是轻安喜乐的,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心本来是清静无染的,为什么却妄想纷飞?慧能大师在圆寂时对他的弟子说:“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兀兀不修善”指心不动,没有善的念头也没有恶的念头。
这样一来那还要不要修善呢?要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修一切善时,心中不执着,不要想着自己是在修善。“腾腾不造恶”指自在坦然,不造恶。最后两句是说要断除六根对外境的攀缘,六根寂静无染才能够做到心中坦荡,才能用平等、清静和慈悲之心面对一切。心清静才能把一切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并且在一切见闻中不生分别和执着。这种境界就像清辉下的一江春水,清澈见底,清凉、寂静,令人心驰神往。
在佛教中,每一个参加过皈依、受戒仪式的佛弟子,在完成仪轨过程中都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每一个佛弟子一生的修行目标:自利利他。当我们本着无私的心,实行四弘誓愿时,我们的心与佛菩萨的清净慈悲之心是相似的。
坚守初心
按照四弘誓愿修行也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开始修行虽不能马上就成佛,但已经踏出了第一步。然而,“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修行不仅要发大心,也要发长远心。佛陀也是历经了三大阿僧袛劫的修行之后才成佛的,作为上等根器的佛陀尚且如此,众生就更不用说了。
《中观宝灯论》中说,“利根者经三大劫现前佛果,中根者经七大劫,钝根者经三十三大劫”,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钝根者。是否钝根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要求自己、坚持正精进,生生世世直趣菩提,因缘成熟自然能够成佛。故知,善用其心、坚持不懈者终能改变现有的生命状态,决定未来的命运,终究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感 恩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