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十二因缘的锁链
《天台宗纲要》
第八课(上)
三、藏教的道理
乙、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入
六入缘触 触缘受
受缘爱 爱缘取
取缘有 有缘生
生缘老死
这十二支,辗转为因,互相资助,循环不断,所以叫做十二因缘。
点击以上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时长36:57分钟
佛陀在成道前,有一片叶子飘到祂的手里了,佛陀在这一片叶子里看到了整个世界,也是在这一片叶子里看到了缘起法。
所以佛教里有因为观缘起而得道的修行人,称为缘觉。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有的人自己打坐,自己思维人生、宇宙的真理,由因缘法而悟道,这样的修行人称为独觉。
所以我们现在读一下这十二缘起支感觉好像很简单,但实际上依着这个道理修行是可以成道的。
我所说法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因缘,但为集成是大苦聚。
--《大宝积经》
十二缘起支
The Dharma of the Twelve Causes and Conditions
(一)无明,意思是无所明了。
过去世来,没有智慧光明,起一切烦恼,这些烦恼叫做无明。
(二)行,就是造作。
过去世来,因烦恼,造善、不善业,能招感现在世的果报,这些善、不善业叫做行。
无明,行二支,是现在世识、名色等五支的因。
(三)识,是垢染心。
因过去世的烦恼和善、不善业,引生垢染心。一刹那间,对于自己的父母,生起憎爱,意识妄念,投托母胎,这叫做识。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身体。
在母胎中,全身的躯干四肢,渐渐生成,但还没有眼、耳、鼻、舌四根;虽有心识,也不明显,这叫名色。
(五)六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在母胎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渐渐完备,叫做六入。
(六)触,是接触。
出胎以后,眼、耳、鼻、舌、身五根和外面色、声、香、味、触五尘接触,生起意识,但对于好、坏、不好不坏的境界,还不能了了分别,这叫做触。
(七)受,是领受。
五六岁后,六根接触六尘时,对于好、坏的境界,能分明领受,但对于男、女、财物还不晓得贪爱,这叫做受。
从识到受五支,是过去无明、行二支的果。
(八)爱,是贪爱。
十四五岁以后,对于男、女、财物,知所贪爱,但还不能广遍追求,这叫做爱。
(九)取,是取著。
二十岁以后,贪欲炽盛,对于色、声、香、味、触等境,生取著心,尽力追求,这叫做取。
爱、取二支,是未来世生死的因,等于无明为现在世识、名色等五支的因。
(十)有,是所造的业。
因为追求色、声、香、味、触等境,造善、不善业,牵引未来生死,这叫做有。这一支,也是未来世生死的因,等于行为现在世识、名色等五支的因。
(十一)生,是未来世五阴之身。
现在世的有支为因,招感未来世五阴之身,这叫做生。
(十二)老死,五阴之身,住世衰变,叫做老;身坏命终,叫做死。
生、老死二支,是现在世爱、取、有三支的果,等于识、名色等五支,为过去世无明和行的果。
--- 《天台宗纲要》
十二因缘还灭门
我想起我师父悟公上人就讲过这么一句话,无所明了就叫无明。因为没有智慧而起烦恼,在这个烦恼中过活的状态,就叫无明。它是过去世就造下来的,也是我们现在轮回的因。
读了这个就知道,名色原来指的是两个概念,名是心,色是身体。从儒家来讲,对于做人来说,有一颗赤子之心已经很了不起了,小孩生下来三个月、百天内,一般就是赤子之心,但对于佛教来说,这就是凡夫的一种状态。
有了爱和取就开始造业了,三世因果里也讲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就是这个“有”,人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就把来世的路铺下去了。所以民间也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人三十岁之前享的是他自己的前世和父母的福,三十岁之后就是自己的了。
学佛就是破无明
十二因缘,在小乘佛国也是很重视的。无明就是造惑业,业感果,生老病死,生死流转,无明是总的。
学佛就是破无明,所以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要听经闻法,开智慧。智慧开则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这个十二因缘正好是我们生死流转的一个基本纲领。
怎么扭转呢?也就是说,如果是凡夫的十二因缘的话,怎么扭转为圣人的十二因缘?就是要打破这个十二因缘的锁链。实际上我们学佛、出家、修行,就是在做着这件事。
是十二因缘,初二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前世摄。是略说三事:烦恼,业,苦。是三事展转更互为因缘:是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苦烦恼因缘,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是名展转更互为因缘,过去世一切烦恼,是名无明。
--《大智度论》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