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5008:人而文之(一)


5008:人而文之(一)


好几天没录课了,在酝酿一个,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阶段。这节课我们开始讲一个新的系统,我们从“间”,后面会从很多单字,就是文,人而文之,文而化之的“文”开始讲。


什么是文呢?先讲“文”,之后再讲“间”,这个“文”,我们平常说有:天文、地文、人文,水文。这个文,我们说文字,文化,都是以文放在前面。


“文”呢,实际上是一种痕迹,就像涨潮落潮,水边的痕迹,大风吹过流过的痕迹,就是雨后各种各样,比如动物走过,都会有痕迹,这个痕迹是“文”。但它不简单于此,当上古的人在面对天地的时候,那比如这样的一个头人,或者一个狩猎者,或者一个采集者,他要带领大家能够生存下去,那他要掌握在天地之间生存的这些技能。就是我们后面讲的仰观俯察:在天要看天象,在地要看地象,包括水象,动物之象,来把握在哪居住,在哪生活,在哪取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那么这样的节点,我们现在有二十四节气,包括后来讲的很多卦象,那些节点。


一个高级的生命,他是能够把握这些节点的,那么他就会成为头人,大家会追随他,因为他更能够把握。就像猩猩啊,大象啊,高等动物都会有头领,其他的种群成员都是跟随他,随着它的决定迁徙、生存、繁殖。他能成为首领,不只是强悍,实际上它是有一种觉知,他能更敏锐的把握这些点。这样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传递。那在猩猩猴子之间,它们就得靠打架,谁把谁打败了,谁当猴王。人类这么传递当中,因为人有了头脑,他就要传递这种文化,这是作为头人传递,他把这种能力传递下去。比如有年轻的孩子跟他一起去,他就会教给他观察,比如日落的时候,或者发芽的时候,那么这些时候呢,我们中国就叫象,言象意的象,取了这个象,这个节点,然后把它这个痕迹画下来,形成“文”。


这时候的“文”,它是通天达地的,它既是那一时刻的节点,同时它也连带着这个通道。通过这个“文”,瞬间可以完成和那个时刻或者那个状态的沟通。比如太阳快落了,太阳升起,有暮有旦,或者有林子。或者我们看甲骨文这种早期的文字怎么来的。文字,字是后面,由“文”延伸之后,这个表意越来越丰富了,才产生了字。最初是“文”,这个文最早初的是个象征,甚至成为一种具有神性的,像萨满教,一种祈祷祭祀的一种东西。它本身是和天地去沟通的方式,这个就形成了“文”。甚至后边的符、咒,很多东西,都是从这来的,当然和咒不太一样,我们只是说文化传统上,所以最早就形成了文。


当这个文是依照什么呢?就有另外一个字,叫“理”,机理的理。石头有机理,大地有机理,木头也有机理。木头如果做一个木腿,或者做一根棍子,你要选择这个丝要是顺着,不能横着的,横着的纤维很短,你一打它就断掉了。那就叫“理”。我们做菜,不同菜我们怎么切法儿,味道是不一样,它也有它的理。那么从“文”,我们要理解理,在地有地理,天文地理,大地怎么走,风怎么走,水这么走,它有它的机理,这形成我们的后来说的风水。作为一个部落的头领,他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可以传递的,从一个首领传到另一个首领,一直传递下来,这就形成了最早期的就是这种“文”。



那么“理”呢?最初的首领,他们之间把这样的机理,同样随着头人去传递,慢慢资源多了,随着社会发展形成阶层。以前讲国之大,是为祀与荣,就是祭祀和打仗,这两个代表权力的。慢慢的这个权力集中之后,它就是传给他的孩子,不再是像三皇五帝任人唯贤。因为早期的头人是很难的,要选取最贤明最能干的人作为头人,慢慢资源多了,可以控制,它就可以把权力在自己的家族内延伸。在之前的这些文和理,就形成了一种权力,这个机理的理,慢慢的就变成了礼教的礼。


因为最早期,它和巫和祭祀都是有关系的。这些贵族或者这些首领,他们就会把祭祀的权力,笼络在它的家族或者它的势力范围内。这个祭祀的礼,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制度,由这个制度再延伸出来,整个它形成了文化。它整个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城邦,乃至它的整个的一个氛围,有制度了,就会形成了它的文化。当有了这个文,人就和动物不一样了,这叫人而文之。


它的极致是《诗经》。《诗经》是中国的情感百科全书,它背后又有这个“乐而不应,哀而不伤”,它的情感部分表达为《诗经》。他们取的点也是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个调性就出来了,其实就和现在的电影状态是一样,这种镜头一铺陈,几个字就把那个境界说出来了。


另外理的部分,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有《连山》、有《归藏》,后面的《周易》,这个《归藏》延伸到《周易》是什么差别呢?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是浑然的,也就是它是从无中生发的,那么无是何性?这个《归藏》。再往后发展是什么呢?厚德载物,就像大地丰饶,森林丰饶,能够生出生机勃勃,所以一定是坤卦在先,乾卦在后。就像社会环境一样,这个氛围能够让它产生这种创造力,叫做生生不已。所以一定坤卦在先。再往后这个部落形成国家,形成它的权力越来越大,再形成了这种贵族的精神之后,它人要摆在中间。尤其到了《周易》,这个时候商周之变,他的权力讲的是天下,他要承担天下的责任。它不再说是一个部落,他是人,别人不是人,他可以去杀别人,拿别人的生命做祭祀,它是不对等的,这时候它形成天下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王就是要使天下平,你要把大家照顾好,这是王的责任。


那么历代皇上,最后形成对皇权的限制,这就是天下观。那么这个时候呢,自然就摆在核心,其他的都退居其后,所以就变成了乾卦在先,坤卦在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这下去到孔子,完全是一种人做为核心的学问。


我们刚讲文和理,这一支社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制度化,甚至慢慢有了暴政。因为相对自然才有了权力和社会,有了权力之后,有了对自然的那种生命和状态,那种文,理。文和理就形成了道的观念,就是对道德体会,那么它才反过来,我们才会重新认识自然,重新体会这样的道。由道的方式生成的行为方式是德,就形成了老子的思想。由老子的思想,再后面到战国之后,一直到两汉,这种面对暴政人要活下去,形成了他在这个复杂的世间,怎么能够去保持自己,让自己能活下去,这样的一个学问,就形成了后来的《庄子》。


这里面核心我们就看到,文理,后面形成文化,这就分支了,一支是从人伦的制度下,这一支从人这一系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把人放在核心,形成了孔子这一系。另一部分我们去顺应天,合于道,那么就是道德。再加上我们又不得不在那样的一个世间生活,就形成了《庄子》。所以《庄子》里面有《人间世》,有《应帝王》,他的那一篇从一开始的《逍遥游》,《齐物论》,把一种内在的小大之辩,把内在的那个无呈现出来,有用无用。你看就已经开始呈现这些,后面就是我们怎么能够在这样一个乱世,或者在一个暴政,能够让自己活下来,来保存这种精神,或者我们作为一种人生的抉择,我们是做庙堂之上的那个祭祀的猪,还是愿意做烂泥里的这只猪,那么我们这种生命的抉择,形成了《庄子》这一系。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