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上师的特质


讲经上师的特质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在经典和续典当中,对上师应具备的功德有许多讲述,唯有能够引导次第且符合一般行者的,被大家所公认。《三百颂》云:“通晓佛法具有三学处,放下今世仁爱诸众生,量度善于不厌及精进,特别悲心灌顶及誓言。”这段话告诉我们,讲经上师应具备十种功德特质。

     一切佛法都是为了调伏、转化心性。佛陀的教法里,分为能诠的文字及所诠的意义。不只修持戒、定、慧三学能调伏自心,每一个增上学都有调伏自心的方法。讲经说法的上师,应具备的十个条件依次是:精通教法、戒律、禅定、智慧、善于说法、不厌心、精进、悲心、灌顶、誓言。

     1. 精通教法。也就是精通三藏,熟悉各种不同的法门以及各种不同的逻辑思辨,将颠倒见转成正见,所以精通教法尤为重要。讲经说法的上师必须完全透彻地掌握及了解最深奥的佛法智慧。

     2. 戒律。三皈依戒是最基本的戒律,然后是五戒十善、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戒。戒律是保护我们身心安定、身心清净铠甲,通过持戒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安定及清净。具备戒律的上师,通过戒律的受持来调伏自心,这比定学、慧学的修持要容易些。因为,修持戒律并不只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佛陀制订的戒律来约束自己。比如,当你想要偷东西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佛陀说了“不可以偷盗”,因此你会立刻停止偷盗的想法和行为。所以说戒律的修持,并非完全靠自力而是借助佛力。

     初学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调伏自心,谈何容易呢,因此唯一的途径就是依靠一位上师,借助上师的力量来调伏自心。比如,当我们遇到烦恼时,立刻会想起上师曾经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或者一心祈祷上师加持,烦恼会自然消失。这并非是上师的加持力有多大,而是借助祈祷上师的力量转移你当下烦恼的心念。

     作为一位上师,若宣讲居士法门,首先自己具备居士戒;宣讲皈依法门,自己必须已皈依佛门;宣讲出家法门,自己必须已经接受出家戒;宣讲菩提心法门,自己必须接受了菩提心戒;宣讲密乘法门,自己必须做到严守密乘誓言。也就是说,讲什么法,自己必须按照法门遵守戒律及誓言。
     3. 禅定。禅定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不着相就是了了分明的观照而不生分别,没有分别自然就没有取舍。内不动心,就是启用真心安止于寂灭,于寂灭处,觉知清明。并非如顽石枯木,一味压抑念头。定学虽然分类很多,但总而言之都属于调心的方法。调伏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作“清静”,清静就是清澈、安静不嘈杂。我们通过禅定来净化烦恼,自心向内安住,不让五根接触不如法和颠倒的对境。就像把野马关住一样,不用太担心身、语的过失,主要关注于消除昏沉、掉举、垢染等情况,找寻内心的平静。这就是佛法止观当中“止”的修持。

     4. 智慧。智慧有根本智和后得智。根本智就是我们的清净心、菩提心、般若无知。它如同一面明镜如实映现万事万物,物来则应,物去则空;后得智是我们通过启用根本智,得到世间一切事物的经验和理论等。我们修行应该求根本智,就是调动真心去寻找我们本自具足的清净心。只要找到清净心,才能对佛法生起真实的信心,才真正明了修行的根本。

     这里的智慧,指的是具备闻、思、修的智慧。慧学虽然分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也是一种调伏的方法。这种调伏的方法也有另一个名称叫作“寂静”,就是心凝一处、平等安静的状态。远离本能和习气所引起的精神动摇,称为寂;断绝一切感觉苦痛而呈现安静之状态,称为静。总之寂静就是远离散乱、摄持平等、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慧学是对治烦恼的良药,能够将烦恼真正彻底地断除,所以也叫作寂静的调伏。就好像把一匹野马驯服成一匹良马,这就是慧学的调伏方式。因此,上师需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也就是三学的修持。

     5. 善于说法。就是必须要按着弟子的根器讲经说法,还要为弟子善行。善心是善行的根源,真正善行的前提要放下对今世的贪欲,除掉自私自利的心,全心全意地为一切众生利益而行动。作为讲经说法的上师必须要放下自私,仁爱众生。有些上师在讲空性时,因为不会运用善巧的方法,所以无法讲说清楚,导致弟子们误以为“空性”即是空荡荡什么都没有。虽然这种错误的理解跟弟子的思想有关,但上师的引导也相当关键。

     如果上师精于解释,善于讲解空性法门,相对而言就不易发生这种事情,所以善于说法是很重要的。讲经说法的上师,针对不同根基的弟子应有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修行次第。虽然究竟的果位是相同的,但现前的修道方法却不一定相同。因此上师必须善于说法,针对不同根器帮助弟子得到究竟的果位,正确无误地将经教思想传予弟子心中。

     6. 不厌心。有些弟子愚笨、淘气、懒惰、泄气、偷懒、拖延时间、不听话等不良习惯,作为一个合格的师父不能嫌弃他们,必须做到不厌倦、不嫌烦并能够忍耐弟子。应该用坚定的欢喜心去加倍地教育他们、度化他们。有些弟子确实野蛮甚至有时会攻击你、反抗你、诽谤你、打击你、刺激你、说不定还会骂你、殴打你,但不管如何,一个合格的师父必须做到不讨厌、不烦恼、不嫌弃、不抛弃、想一切办法而教育他们。
     7. 精进。精进的意思是努力向善向上而不是勉强。有些人认为精进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勉强去做,这是错误的看法。本文里所指的精进,是指利益弟子和众生时心无厌倦而生坚定的欢喜心,也就是很喜欢地去做利益弟子或利益众生的事情。例如,即使要长时间说话也不觉得厌倦和辛苦。有些弟子会经常去见上师,那时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儿烦,但作为上师必须做到不厌倦、不嫌烦、能够忍耐。

     8. 悲心。若讲经说法的上师没有悲心,就不会真正利益众生。这里的悲心是指不贪求恭敬、不贪图名利、全心全意地去帮助苦难的众生。对于自己关注的弟子要具备即使牺牲性命,也不让弟子堕入恶道的大悲悯心。

     9. 灌顶。若讲经说法的上师没有接受灌顶及加持,就不会真的去修行,这个灌顶是接受上师加持与佛祖的法力而去救度无加持的众生。对于修行的弟子,要具备灌顶及加持方便去引导弟子。

     10. 誓言。若讲经说法的上师自己不遵守誓言,就不会获得密乘的真传。因此,上师要获得密乘四部的灌顶、传承、教法、诀窍,然后自己还要修炼,遵守誓言,才能度化自己、感化他人的能力。占巴南喀大师也再三要求,讲经说法的上师必须具备十种功德。

这就是一位上师应具备的十种功德或十种资格。其实并不是每位上师都要具备完整的十种功德,主要是我们要知道这十种功德哪几种对自己最重要,只有知道重点才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上师。例如有些经典讲:跟学者学习佛法;跟戒者(遵守戒律的出家人)接受戒律。
     讲经传法的上师,必须具备《三百颂解说》中所讲的十二种条件:(1)博闻经论;(2)思维真理;(3)实践修炼;(4)传教正法;(5)富有慈悲心;(6)具灌顶;(7)具法力;(8)勤于二事(自己学修和利益众生的事业);(9)放下自利;(10)善于演说;(11)诲人不倦;(12)证悟法性真理。其中闻、思、修是指三大智慧的修证实践经验和德性行为,不是单指佛法的理论知识。

     以上十二条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两条,即精通佛法理论、思想品质优秀。若不具备这两条,就没有讲授佛法的资格。有些经典要求显教上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戒律清净、具足禅定、具足智慧、德才超胜、勤奋努力、学识广博、通达无我、爱心育人、具备耐心、教导有方。当今时代若想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并不容易,但至少应具备慈悲和戒律。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刚开始并不知道上师需具备哪些功德,甚至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哪些功德是自己需要的,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只是凭外表去找上师,以这样的心态去寻找具格上师,恐怕是几百年都找不到。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生根活佛

生根活佛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生根活佛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生根活佛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生根活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