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5009(二)内心的閒
5009(二)内心的閒
(接上文)甚至我们自己完全在一种浑浑噩噩当中,像一堆菌类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就在当中,只是那样的繁衍,去产生分泌物,被有能力的人获取分泌物。所以连韭菜的价值都没有,这叫主体间性,那么它的商业资本,媒体,在这个时代,在这种主体间性的异化的话,它不是我生命中出来,也不是大家生命出来,而是它是被给予、被塑造。就像时尚一样,时尚它是被给予的。我们不是做主,实际上它是被控制,我们参与其中,不过是个分泌物而已。这种主体间性,最好的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困境,我们的经验、语言、行为是被塑造的,所以我们被塑造成同质化的人,是被同样的数据化、同样的被权力所塑造。
因为基础设施、体验,尤其现在的媒体、微信啊,我们的体验、经验、行为通过广告、电影,全部被塑造了。我们不再说能够针对这个圈层,比如我是贵族,或者我有这样的智慧的,所谓文人系统,在文人的圈层是有“觉”的,他是要有内省的。我们说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个君子实际上要有整体的一种责任,他形成中去流转,这是一种贵族的精神,最后中国形成士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一种适合君子的精神,这是孔子他会塑造人形成的。一直到大乘的心态,一直到慈悲心,这个我们都不细分的话,放到一个社会学去理解的话,那么这是一种士的精神。
而且现在是一种群盲,我们不再有以前的宏大叙事。一方面说经历的二战之后,我们自由了,我们从宏大叙事当中不断的通过后现代的结构,去把它拆开来,我们可以追求自己了,可是追求自己什么呢?我们就归属于美团,归属于每日头条,我们归属于他们来分。实际上宏大叙事没了,上帝死了,那个提供意义的上帝没了,进而在体验的人也没有了。那么最后是什么?变成一种只是细菌,一种产生细菌分泌物的一种状态,像脓一样的状态,脓疮败血的那个状态。那么至少说士的精神,人文精神,它作为集体,它是具有一种“觉”的。那以前讲士的精神,进而讲个体的觉悟,像庄子,乃至于我们内在的证悟。相对于以前这些,因为那个集体会绑架,它也是主体间性,那我们再从这个主体间性再脱离出来之后,是一种个体的觉悟。而在这讲,这种觉是众生平等的,众生皆有佛性的,那这时候就分出层了,是一种分泌物,还是到一种像士,贵族,或者一个精英阶层,他们是能够作为群体来讲,是有一种更好的理性,更好的思维能力,他们的主体间性相对来讲,他们自己的把握会高,他们成为社会当中的上层。
那绝大多数人只是分泌物,只是产生分泌物的那个。那再高的呢,作为个体,像庄子里讲的呢,我可以做这个田野当中的,活在天地之间,方外之士,化外之人,个别的这样的觉悟者,我们内在不困于这个世间,不纠葛于这个世界,所以可以有这个自在。然后在其中,随缘、随着慈悲心,去度化去做事情,成为一个觉者。
这样的话,我们通过主体,间,我们意识到时间、空间、我们再到了主体间性,主体间性,通过主体间性,去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网络技术,前所未有的控制着我们,然后再强调可以有士的精神。形成我们的主体间性,它就像森林一样,独木不成林,它才有一种场域,才有一种相互的呵护,才能够水土才不流失。这样的,它有一种稳定性。所以禅宗叫丛林,这才形成丛林,大家是在丛林当中,相互成就,共同的来完成觉悟的,所以这是丛林制度。
那这时候的主体间性,就变成了我们讲的象,我们借这个,基此以明心见性,不离世间觉,完成对幻象的穿透,来直接体会背后的真实。所以叫佛法不离世间觉,并不是逃离这个跑到一个地方,因为那依然是个自我。那个主体间性,哪怕就是你一个人,那是你的世界,你的世间,你在那生活,但是不可能觉悟,因为我们在逃避,我们内心还是以自我为核心,去对抗一个东西,去逃避一个东西,这不是证悟。在山里修行的那些圣者,他们菩提心是空性的,所以他们并不在于方所,它在哪,是它在那完成一个证悟。所以远离这种烦恼,远离这种喧嚣和混乱,去达到这种证悟,这是修行人的境界。和那种离群索居的躲在山里的貌似穿个僧服,干个什么,躲休闲是两回事儿,这个分开来。
所以这个课程,前面讲了文,现在讲了间,那么我们人而文之,文而化之,通过我们之间的主体间性,形成了一个觉悟的氛围,通过觉悟的氛围,形成了丛林制度,通过丛林制度,进而生发,完成了佛、法、僧三宝讲的凝结,这就是我们课程的核心。这也是我们后边的课程,前面见、修、行,是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来把这个世间的丰富度,也就是我们吃穿用度,衣食住行,本来也不会脱开它,所以不离世间觉,是通过这个完成。
所以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象,它是一个文,并不是一个概念,西方的是一个概念,概念是一个确定的含义,是有边界,但是我们是通过它,通过这一个文,去完成那个理解,而那个理解是开放的,他不是锁定的,它是开放的,甚至是不生不灭的。但是通过这个,从这窗口看到月,我虽然在屋子里,但同时我也在天地之间,不管是门中见月,还是门中见日,该上班的时候我们门中见日,休息的时候,心有余閒,是门中见月。
那么我们门中是个木头呢,心里杠杠的执念,那个状态,顶在里面,门里面顶个木头,进不去,出不来,就掐在那,拽不开,那就叫闲,休闲的闲,我们以为去度假,去五星级宾馆,休闲,其实是在自己的那个价值框架里,那种被锁定的人世间,那就不是人间世了,锁定的主体间性,又锁定到具体的行为时候的困境。那还好门还是开着嘛,至少是一份好的工作,如果门被关上了,在家待着等工作呢,叫困,门关上了这就是困,就连这个闲都没有,那个赋闲在家等生意,那我门中见月,那是中国的文人画,中国的诗词的那个诗心。那个才是,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一佛,随佛方所、专称名字,这叫一行三昧。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