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流转的踪迹(11)



三、作为意志行为的业


(一)意志——思

业(原语 Karman 的翻译),指的是我们的日常行为,特别是道德行为。我们不产生行为是不能生活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小到个人行为,大到可怕的集体的战争行为,无一不是人类的业。业既然是道德行为,就必须是由心生起的。不由心生起的行为是不完整的。
然而,虽然总说为心,但其实心有种种不同的作用。佛教的心理学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心的作用, 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知、情、意三种分法。“知”是知识, 是识别、判断事物的心的作用;“情”是感情,是喜怒哀乐的心情作用;“意”是意志。知与情都是属于内面的、静的,而意志是从心底向外迸发的心的活动。
三者原本都是同一个心的作用,是不能分割的,但暂且从心的主动方面分成三种来考虑。那么, 现在作为发动道德行为的心是这三者之中的哪一个呢?不言而喻,必定是意志,因为单单有知识或者感情是不能直接构成行为的。例如,即使知道布施是一种善行,仅仅知道,是不能直接成为布施这样一种道德行为的。而且,即使布施产生了让他人欢喜也让自己欢喜的感情,那也不能直接构成布施行为。当然,全然不伴随知识和感情的意志是没有的,但是不待意志发动的行为也是不能成立的。
在佛教中,意志叫作“思”,根据佛教的解释,思有使心造作的功能,在感觉、知觉、想象等一切心理作用的根底运作,是令种种作用成就的心。思就是全部的心的作用的根本,同时还是一切行为的根本意志。若是善的意志生起,就会产生善业;而恶的意志起作用,就成为恶业。
前面说的还是铺垫,从这里开始,就讲佛法当中的“业”,标题说“作为意志行为的业”。
“业”,首先它是人的一种意志行为,就是有这个想法。“意志”,在佛教里叫“思”,意思差不多。
“业是指的是我们的日常行为”,前面说日常行为很多,但特别指道德行为。行为很重要,人是靠行为决定自己的整个人生。
“业既然是道德行为,就必须是由心生起的。不由心生起的行为是不完整的”,我们有没有不由心生起的行为呢?也是有的,不过这个行为是不完整的。不完整在哪里?就是它感果的功能欠缺。就像种子,如果种子本身不完整的话,它生芽的力量就不够,甚至不能生芽。
在佛教的戒律当中,比如杀生,杀生的行为,如果用意志去控制,这个行为就是完整的。如果在意志这方面失控,比如这个人醉了,或者得了精神病、狂躁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或是失忆的状态,或者在梦中,那么,这在佛法当中是构不成犯戒的,因为他处在一种不能自主负责的状态,在法律上也是不能判他有罪的。如果这个人有精神病,他发病状态下的行为是不能判他有罪的,就是说,他的业是不完整的。如果他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有意志的作用在当中,这个业就是完整的,法律可以判他的罪,佛法的戒律也可以判他,这是犯戒的行为。当然, 即使在戒律上没判他有犯戒的行为,虽然他的业不完整,但还是有业的作用。所以,业必须由心生起。
比如我们走路,以及一些惯性动作,基本上没有心的作用, 这样的业也不完整。如果你从那里路过的时候,有人拿砖头敲了你一下,这一定是有专门的意志行为的,这个业就很完整,你就要找他的麻烦。如果你路过那里,风吹树,树枝刮到墙上,带下一块砖,砸在你的头上,那你就找不到谁来负责。虽然这也是一个行为,但这个行为就不涉及业的问题,它没有一个作用者,而树根本没有意志,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心有种种不同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心呢?佛教分析得特别详细,尤其在唯识学当中,分得太细致了。现在一般有“知、情、意”三种分法,这是现在的分法;如果在佛教的经典里,一般叫作“识、心、意”“识”是“识别了解”的“识”,在这里叫“知”, “”是识别、判断事物。“心”就是一般讲的“情”“心情”的 “”。“意”是意志。这就是心的作用。
我们的心就有这个作用“这是一张桌子,这是一棵树”,这不就是“识”吗?那么,在这个“识”当中,未必带有感情的作用。如果说“这棵树真漂亮,这棵树这么大”,你对它产生喜好, 就产生心情的作用,这就有“情”的作用。“意”是意志“这棵树这么好,如果种到我家园子里就好了”,这就有“意”的作用了,因为喜爱它,想搬到自家园子里去,这就是“意”。心的作用有不同的层面,这里主要是谈“意”。
“意志是从心底向外迸发的心的活动”,如果我们只是在自己心里认识某件事物,或者产生某种情感作用,这还是比较静态的,还是在自己心里的。但是“意”更加凸显,它一定是先从内在产生的,然后再迸发到外面,说“这棵树很好,我想把它搬到我家园子里去”,这就不一样了,就要付诸行动,从里向外迸发。
在佛教当中,构成业的本质的就是“思”的作用。对“思”的解释,说“思有使心造作的功能”。什么叫“思”?使心来造作,造作就是作业,产生这种功能。
所以我们就知道,前面虽然讨论业,但一定要归结在道德行为的判断上,要有意志,总结在这里。如果我们生起善的意志,就会产生善业;生起恶的意志,产生的业就是恶业。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行为道德属性的由来在哪里,凭什么判断是善是恶。不是说我们违背了神的旨意,而是在我们的意志行为当中,这种“思”到底是什么性质,从而决定了我们行为的道德属性。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
个人的精神层面是上升还是堕落,这也完全由个人的意志负责任,不是别人给我们负责任。这样就越来越契合我们自身, 我们对业的认识、理解,对佛法的信仰是理性的,不是迷信的。而且知道这是以人为本位,谈业一定不是讲其他的——当然, 动物也有它的业,但不是以动物为本位,更不是以植物为本位, 而是以人心的造作为本位。
当然,讲“心”比简简单单地讲“人”可能更广泛,因为我们是站在人的立场,所以主要是讲人的造作。比如地狱的众生, 或者畜生道的众生,它们这个业的造作能力是非常弱的,只有人的造作力特别强盛。所以,在六道轮回当中,人有特别的机会,因为人有强大的造作能力,可能往生净土,可能开悟成佛。
如果堕落成蚂蚁,成为动物,造作能力就非常弱,虽然不容易干坏事,但也不能修行。所以,人为什么能修行?就是因为人的意志造作力。
佛经里说,一只蚂蚁,七佛出世以来,它还是蚂蚁身,没有换过,它基本上等于进冰箱冷冻了,和植物人一样,没有新陈代谢了,业的造作能力特别弱。到了地狱里,根本就造不了业,都是在消业,原来造了多少恶业,就消几个大劫,连重新改过向善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人不一样,在人道,完全有可能升华、跳跃, 所以要抓紧人这个特质,所谓“人身难得”。
得到人身以后,在造作这方面就有特殊专长。比如你想发财,你就要找工作,你能干这份工作才可能发财,如果你连就业的机会都没有,甚至根本没有就业的基本技能,你想挣钱也挣不了。当然,即使你会做的话,可能会挣钱,也可能亏本;如果你不会做,肯定就亏本了。很遗憾的是,根据后面的分析就知道,我们得到了宝贵的人身,所谓“暇满人生”,本来可以拿来修行,行善上升,但我们多数都在社会上造业,还是造恶业,那就掉下去了,天天做亏本买卖。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月影千江

月影千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月影千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月影千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月影千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