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流转的踪迹(12)



(二)思业与思已业  
  思是意志的活动,是从心内向心外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顺序在《中阿含经》中分为“思业”与“思已业”两种业。
所谓“思业”是指内面的意志,一种意志已在心中决定,但尚未展现为外部行为的情况。虽然尚未外现,但因为在心内意志已经决定了,所以可以认为内面早已成立的一种行为了,这就是“思业”。
所谓“思已业”指的是外面的意志,在心内决定的意志实际上已经作为身体上的行动表现出来了的情况。例如,想要布施的决心是善的思业,而动手行布施就是善的思已业。欲欺骗人贪求暴利的决心是恶的思业,而运用虚伪的语言欺骗人就是恶的思已业。
前面说了,从第三章开始,是解释佛法所特别诠释的“业”。首先,总体标出业是作为意志行为的业。首先说明意志,就是”,它是业的本质。如果没有“思”,业就是不完整的“思”有使心造作的功能。
 
下面第2点讲“思业”与“思已业”,这都是名相概念。
“思是意志的活动,是从心内向心外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顺序在《中阿含经》中分为‘思业’与‘思已业’两种业”“已”就是已经,思业完成之后,表现出来的状态叫作“思已业”。“思”是在心内的,还在意志这方面,没表达出来,所以他说“‘思’是指内面的意志,一种意志已在心中决定,但尚未展现为外部行为的情况”。虽然还没外现,但内心的意志已经决定了, 这时候就认为在内面成立了一种行为,这叫“思业”“思已业”,就是内心的意志已经决定了,而且实际上已经作为身体的行动表现出来了。
下面举了布施的例子。我们做事,一定是先在心里盘算, 虽然还没付出行动,但是心里已经有了这个计划,已经准备要这样做了,这时候就有一种业,只是还没表现出来,这叫“思”。然后表现出来了,去做的时候叫“思已业”。就是心内决定的意志作为身体的行动表现出来,这叫作“思已业”。
下面看第三“身口意三业”,就是把“思业”与“思已业”分为身、口、意这三方面。简单讲,意业就属于“思业”,身、口两业属于“思已业”。
 

身口意三业

 
其次,将“思业”之名改为“意业”。
意志的“思”,有时候也叫作“意”。
且“思已业”二分为口业与身业时,身口意三业的分类就形成了。
我们平常听说有身口意三业“思业、思已业”听得比较少,其实,它们互相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身口意三业,就是你脑子里想什么,这叫作“意业”,你起了一个念头,就有了一个业, 不是那么简单的。比如你想干坏事,起了一个坏念头,这是恶业;你起了一个善念头“我要帮助谁,我要干什么。我要念佛,我要修行,我要解脱”,这就是清净的善业。
所以,念头不敢随便起,但是自己不能做主,经常起心动念,念念都在造业,造什么业呢?这属于意业,也叫“思业”。那么,起了思业之后,想做什么事,是善事还是恶事,付诸行动了,嘴上说出来,这叫“语业”。假如干坏事,想偷东西,分配任务,“你在哪里接应,你准备什么,我们怎么做”,这不就是用口做这个行为吗?这就是语业。身业,就是翻墙进去了,拿别人的东西了,这就是身体的造作。思想决定之后去做的,叫“思已业”,也就是身、口二业。语业,主要是语言上的口业。举个例子,动口吃东西,这不是口业,这是身业。口业,主要是语言的表达,传递意志的讯息,这叫“口业”。
我们只要活着,就日夜离不开业,恒常造作三业。
有人要发明永动机,什么叫永动机?我们每个人不都是永动机吗?天天都在动,永远不停息,即使睡觉做梦还在动,我们的念头从来没有停息过。如果哪一天你的念头停息了,那了不起,说明你修禅定成功了,都把念头止了。实际上我们止不住,一直动个不停。有的人动得劲太大了,就被送到精神病院了, 用绳子绑起来,吃镇定药。就像马达转得要飞了,没办法停了。
我们的脑子不是不会动,而是动得太过、太大了。怎么把它停下来?慢一点,别动得太大。我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每一刹那都在动,都在造业,恒常造作三业。这三业当中,到底有多少善、多少恶呢?拿镜子一照,我们以佛法来看,造恶太多, 行善太少。即使在念佛,也是不断打妄想,打主意。还好,阿弥陀佛有强大的本愿——口称佛名,他不在乎这些。如果一定要以意业为主,要我们心里清净地念佛,我们做不到。阿弥陀佛说“好,这叫无感支付,你只要嘴巴会念佛就可以了”,那我们还马马虎虎,还可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月影千江

月影千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月影千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月影千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月影千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