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5011(二)几微清远
5011(二)几微清远
“超其象外,得其环中”,刚才讲“中”,其实“中”的另外的一个艺术的表达,就会达到“高古”。也就是这个艺术境界,不是时,不是此时彼时,不是历史的时事,也不是在这种具体的事件流转当中。高古表达的是那个不变的境界,那种万物生发的生生之意,又是寂静清平,又是生生不息。我们看从倪瓒往后,元代的绘画,这个东西会越来越多,成为主体,这就是高古之气,这是艺术很高的评价。
如果不理解前面一层一层的这样的脱透的话,就不明白高古。不是摆个青铜器,装作什么样子叫高古,差异是在这里。为什么讲篆刻碑拓啊,我们有金石气,实际上追求的这种有超越时间的,那种斑驳,那种斑驳的青铜器,或者拓片、篆刻,带来的那种超越时间的高古之气,又清又古,这是上品。这个就是澹。因为它远尘离垢,不在五蕴当中,也不在那种得失、情欲的六尘当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合于道的那个德的状态。那这个时候呢,我们说“心远地自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个“远”不是躲在山里,不是远近的远。庄子讲,在不冷不热之间,那像燕子居于檐下,这是远。好多人,我说做田间田舍,不卷入世间,但是我可能在城里怎么样,这样是内在境界不卷入的状态,才达到远。
那么中国文化讲“远”有“三远”。高远,就像我们课程刚开始呈现的那个境界,高深莫测,就是高,你不知道境界到哪里,高远。深远,像一个深谷一样,这个学问很精微,越来越细,但是没有尽头,是深远。现在我们讲的这个课呢,其实接近于平远,它给你铺陈开来,一个字一个字,中文,咱们一个字一个字的讲,铺陈而来,人而文之,文而化之,这个文化当中,是在平远当中,平平淡淡见的这个真,这是平远。
所以整个儿从“几微”而看到“全”,由“全”体味“周流”,“周流”当中见到“气”,见到“势”,有这个势我们理解“易”的变化,理解大化周流,又能超越,因为体味这个道,那么这时候在天地之间,脱去人情,所以“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超其象外,得其环中”,由这个“时中”,我们再到清微澹远。
那么这样下来,再看苏东坡。苏东坡经过黄州的困苦,差点命都没了之后,它的心境就体会了高古,超越了那个时事,他的境界完全不同了。“庐江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消”,没达到这个,我们总是卷入,这么也不得,万般不如意,百般不顺心,即便顺心的时候,万物流转,可能转瞬即逝,也不可保留。所以“未到千般恨未消”。“到得还来别无事”,这时候我们知道远,知道高古,不管眼前经历什么,你内在可以超脱出来,你的内在精神是自由的,是不卷入的。这就是我们中国文人“士”的精神。这个内在如大鹏啊,能够超脱开来,但是眼前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该做该担当的就去做,但是心里又超越这个得失,这是真正“士”的精神。“到得还来别无事”,心中但能无事于心,无心于事,所以书法能够达到这么高的境界。文人参禅,文人和禅的关系,后来禅和艺术的关系,都是从这儿来生发的。“到得还来别无事,庐江烟雨浙江潮”,是一个无嗔的生活。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