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流转的踪迹(15)







业的善、恶、无记

 
业是人的道德行为,既然是道德行为,就必然产生善恶的评价。猫狗一类的动物虽也有意识和行为,但是它们并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能力,因为它们即便有意识,也没有精神。
先说明人和动物不一样。思是意志行为。动物捕猎的时候, 也一定有意志行为,它要找猎物,要蹲守,要做出捕猎的行动。如果以业的定义来看,这里面都有业。但是,动物跟人的不同在哪里?它们不像人这样有一种社会价值评判系统,它们就是一种生存本能,饿了就去捕杀,至于对方怎么样,哪怕是再小的动物,才出生的,它们也没有恻隐之心。所以,这里是肯定动物即便有意识,也没有精神,精神是更高层级的。
人是精神的存在,所以只要是人,就必须考虑行为的善恶,如果人不能自觉自己行为的善恶,那便无法辨别正邪了。
这里讲的所谓“精神的存在”,其实就是说人有一种道德意识;如果人没有道德意识,那就堕落得跟动物差不多了。
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做出荒唐行为的话,那就完全是从人向动物堕落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即所谓“人本”。如果作一般的行为学研究,或者科学研究,人的行为,比如捕食、生存,跟动物也差不多,那就不是佛教的立场。佛教的立场是要达成人的解脱。人这个生命体,造业能力特别强,正因为有了道德的观念,所以既可能堕落,也可能超升。
所以,从中也知道,佛教不是纯粹的理论,不是讨论一种行为,或者建立一种模型,它是要达成一切生命的解脱。
佛教建立“三性的分别”来评价一切事物。所谓“三性”,就是善、恶、无记。业也有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三种。
也就是说,佛教讨论事物,都是从这三个层面来讨论的,叫“三性”“性”就是性质、属性。哪三个层面呢?要么是善;要么是恶;既谈不上善也谈不上恶的,叫作“无记”。这是佛教的一个通则,可以用来讨论人,讨论事物。当然,还是以人为中心的。如果单独说某个事物,比如一块砖,那就很难说善、恶、无记,所以还是以人为中心来评判的。谈到业的时候,自然就有善、恶、无记这三种业。
虽然这里讲到三性的分别,但其实是从现象的层面来讨论的。如果从本体的层面来讨论,佛说一切万法平等,真如实相, 那就不谈善、恶、无记之类的。所以,这是不同的层面。
如此,善业中有乐果,恶业中有苦果,此是业报因果的铁则,这在上面已经阐述过了。积累善业, 或早或晚,都必定会得到好的、幸福的果报;造作恶业,则必会招致坏的、不幸的结果。然而,无记业却没有感召果报的能力。
如果从这三业来分别的话,善业会招来好的、幸福的果报, 恶业当然会招来坏的、不幸的果报:这就是讲业果轮回,讲业果的关系。但是,无记业不能标记为是善还是恶,因为它没有感召善恶果报的能力。
所谓无记业,就是指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业。因为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无记业是极其微弱的业, 所以不会感召善恶苦乐之果,因此无记业不是道德、宗教的评价对象。虽然无记业可以感召无记之果,但是因为这种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果报是无意义的,所以排除在业报因果律的问题之外。
这可能需要举一个例子,才比较清楚。比如一般人走路, 走路本身谈不上好坏,好人也走路,坏人也走路。单就走路这件事来说,它叫“无记”。走路也是一种业,是身业,不是在用腿走吗?甚至里面也可能有意识的行为“我要到前面某个地方去”,这也有“意”。所以,它有因,也有果,它的业因是无记的, 它的果也是无记的,这个果不能说它是善是恶。
比如说“我要到前面那里去”,就走到那里了。单单就这个行为来讲,到那个地点有什么善恶呢?就谈不上。但如果在走路的过程中,另外有一个念头,比如“我要去那里偷东西”,这样所有过程当中的行为都成了恶业。不是走路产生了恶的果报,而是因为想偷东西,想完成这件事,所以才产生坏的果报;或者说“我想去那里帮助别人”,这就有好的果报。
我们说无记业是极其微弱的业,有人就说“有的人走路不是有很强大的业吗?有的人搞体育锻炼,跑步很快啊?”这个“微弱”是指什么呢?是指它在招感善恶苦乐果报方面是极其微弱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无记业就不是道德、宗教评价的对象。也就是说,在谈论佛法当中的业果轮回、业报因果律的时候,无记业是不谈的。
下面也有一个例子。
过去著作《成实论》的学者诃梨跋摩,就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说明三性之业。例如,有三人作伴一同绕塔寺而走。一人为了礼拜佛,念佛的功德而走;
很显然,这是善业,他存着一个非常善良的愿望,心中充满了对佛陀的崇仰。
 
一人想着盗出寺内的宝物而走;
第二个人也绕塔寺而走,但是他动了坏心思、坏主意“想着盗出寺内的宝物而走”,看看从哪里能翻墙进去偷东西。
 
第三个人什么也不想,只是打算乘凉漫步。
三人在同一个场所,同样造作了意业、身业,身业就是绕啊,走啊;意业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想法。
但是第一个人的业是善的,因为他是为了礼佛、拜佛、念佛。
第二个人的业是恶的,因为他想在里面干坏事,偷东西。
第三个人的业则是无记业。
他就是乘凉,散步,也没想崇敬佛、礼拜佛、归仰三宝,也没想干坏事,所以是无记业。
也就是各自起了不同的业,有思之善、恶、无记等的差别。第一、第二种业各自感召了苦乐的果报,礼佛、拜佛、念佛,功德无量;盗窃三宝物,就罪过无边。所以,有功德就感得当来的人天果报,甚至是解脱的果报;造罪造恶,就感得轮回受苦的果报。
而第三种业因为是无记的,所以在道德上并没有招致重大的果报。
所以,讲到“作为意志行为的业”,说了几点:意志是指思, 有思业与思已业,还说了身、口、意三业;还说到业的“善、恶、无记”这三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月影千江

月影千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月影千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月影千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月影千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