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行般若


如何修行般若

作者:生根活佛.仁孜尼马


     《大圆满》云:“没有见解的修行,就像双手残废的人爬山一样;没有修行的见解,就像仙女没穿衣服一般。”

成就佛位,必须要有正确的见解和深度的修行,智慧才能被开发出来。修行般若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叫作修行?

在佛经里,“修行”这个词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因为“修行”是一切成就的根源,没有“修行”哪来的成就?没有“修行”哪来的果 ? 一切成就都是从“修行”二字而来的。

比如说,我们学习佛法时,你学到的东西必须要去实际修炼,修炼成熟之后必须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如果你学到佛法而不去修炼、不应用、没有行动的话,能成就吗?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叫作“修”,什么叫作“行”。

比如说,当我们学到了新的知识或者正确的知识后,就要对以前错误的认识进行修改,然后修正,最后反复地修炼成熟,这就叫作“修”。

将学到的知识经过修炼之后在实际中运用和行动起来,这就叫“行”。“行”有身行、语行和心行三种。身行,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身躯去做事。比如,打坐、打手印、烧香、拜圣山、放生、布施、看经、闻经、磕头、供养等用身体做些佛的事业。语行,就是用语言去表达。比如念经、念咒、唱佛经、讲法、辩经等用语言去做些佛的事业。心行,就是用自己的心去修行。比如,发慈悲心、发菩提心、遵守戒律、禅定、思维佛法、修行自心、观空、观心等,用心去做些佛的事业。这里指的行就是心行,是妙行,是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做种种自利利他的事业。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修什么呢?

我们要修自己的心。

怎么去修呢?

般若经里所讲的道理和正理,就是要反复地去研究,反复地去修炼。特别是反复地反观自心,修炼《般若经》所讲的正理。依照运用妙有智慧到达彼岸的方法,去修炼自己的心。

怎么样才能修成自己的心呢?由于我们凡夫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不安定、不自在,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我的心为什么不清净。因为我们凡夫的心在跟随烦恼瞎跑,吸收了烦恼的染垢,所以才不清净。

依据《明智杜鹃》记载:“我们心本来就清净无染,但无明执着等烦恼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

比如说,在一罐清水里放一些泥巴之后,清水就变成了泥水。我们把泥水放在别人不动的地方,水中的泥慢慢往下沉,清净的水自然就又会澄清了。如果我们能把执着和妄念等染污的心放下的话,清净的心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放下欲望等烦恼呢?想从烦恼之中解脱,唯一办法就是要学习佛法,并依照佛法的道理反复地去修炼,最后实际应用到自己的心上。另外我们要知道烦恼的坏处,然后不执着,远离烦恼,放下欲望,破除我执,反观自心,知足自在,最后万法观空。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复修炼的话,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清净,越来越平等、安详、安定和自在。我们要学习菩萨,在一切顺逆境中修清净心、平等心来究竟圆满自己的智慧。

用“身、 语”去 落 实 佛 法 是“行”, 但 不 是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思 想 的“行”。般若波罗蜜多思想的“行”就是心行,心静下来是真“行”。

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都离不开心静坐下来的法门。如果你离开了静坐,将会一事无成。我们从心静坐开始,深入地去修自己的心。我们只有去静坐了,才能进入禅定,才能有定的境界,行就自然证得。

现在很多人看了很多书,讲佛法也能滔滔不绝,但说来说去,也只是理论研究。光靠理论研究永远不能到达彼岸,永远也不能得到彼岸的智慧。

真正学佛修道,必须要从心静坐开始修行。很多人心静下来就认为是禅定了,而真正的禅定是我们的心如如不动而清静下来,然后清静的心见到空性,心安住在空性之中,真正的智慧自然焕发出来,这样才能自然证得及到达彼岸的一种境界。

现在很多人分不清楚修行和做善事之间的关系。大家认为念点佛号、做点善事就是修行了。其实修行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成就佛及往生极乐世界就更加不简单!
我要告诉大家:做点善事、念点佛号不能代替修行,更不能代替静坐及禅定。放生、布施、烧香、拜佛等做善事是修行的基础之一,真正修行是修炼自心、应用及妙行自己的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清静下来。心清静的人,做任何事都是善事,因为心清静才能使心安稳固,不用去想这个会整我、那个会害我,处处都是善缘,也不会受良心的谴责。大家要知道做善事代替不了静坐,真正的清静不是环境的清静,而是心地的清静。但我们凡夫的心很容易吸收外界的影响,所以环境也很重要。为什么过去人修行一段时间就去住寺院、山洞闭关?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好的修行环境。我们的心光是清静了还不够,我们还要明心见到佛性;明心见性还不够,还要修炼成熟及圆融妙行,才能获得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
你要想成就无上菩提及获得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是要下“深功夫”去修行才能得到的。连世间上小小的事情都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成功,那么,从生死痛苦、没有自由的此岸要到达脱离生死、自由自在、不生不灭的彼岸,就更加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

我们首先要学习深奥的佛法及般若波罗蜜多,然后深入地去修炼与深刻地应用妙行,最后要深知心的本性。哪里有用“浅功夫”去修,不用“深功夫”修行而能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果及获得究竟涅槃的道理呢?哪有不下“深功夫”去修行就能证悟的道理呢?

所有的菩萨都已经明心见性、自觉觉他、自由自在、自利利他,但他们还是要下“深功夫”去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他们专门应用一心三观和反观自心的圆妙方法去修自己的心。

一心三观和反观自心都需要智慧,所以智慧实在是最要紧的。

为什么心经和大圆满法门都重视修心呢?因为一切诸法都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认识自心空的时候,你就认识诸法皆空,认识万法皆空才能使我们的心获得如如不动的自在。所有的菩萨观自心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又如何深刻地去修行诸法皆空呢?首先我们要认识诸法无我。佛经里的无我可分两种:人无我和法无我。

“我”指被称作“人”和“事物”的具体的“独立自性”或“物质性”。

要懂得“无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我”。“我”指事物的不依赖其他事物的“自性”。任何事物都没有这种自性,因此是“无我”。这里的“人”主要是指自己,“法”主要是指除了自己以外的他人和一切法都属于“法”的范畴。“人无我”中的“人”指的是“人”的“自我”观念。

在人们的朴素意识中,从不把自己的身体当作自己。因此说“我的身体”如何如何。“我”和“我的”是不同的概念。这表明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有个笼统的无法指出来的“我”。这个“我”是自我的主体;“我的”,是我的一切都从属于这个“我”。爱恨、利害、得失等都是从这个主体“自我”生发出来的,并以它为出发点。这种虚幻的、经不起分析考究的自我意识就是自私意识的根源。人有了这样的自我自私意识,就会产生爱恨、计较利害得失、目光变得短浅、品行变得恶劣。

有了“人我执”,就无法觉悟“人无我”;有了“法我执”,就无法彻底觉悟“法无我”。

要想成佛,首先要破“人我执”。“人我执”就是“执着”有一个“我”的见解。

有了“我”的见解,就会有“人”的见解了,就有了“我”和“人”的分别心了。我们要破“我”和“人”的见解和分别心,才能逐渐觉悟“人无我”。如果你破不了“人我执”的执着,就永远入不了佛道,更脱离不了轮回。

觉悟了“人无我”之后要破“法我执”。“法我执”就是执着所有一切的法是真有的、实在的。我们要破这些见解,才能证悟“法无我”。如果你只证悟“人无我”,没有证悟“法无我”的话,你就是进入了小乘,只能获得阿罗汉果。从实相上说,阿罗汉果还不是究竟的涅槃,也成就不了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谁觉悟了“法无我”,谁就彻底证悟了诸法皆空。

在《般若十六部经》中讲“十八种空”,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讲的。

归根结底,只有主观讲的空性,客观讲的是“人我空”和“法我空”。我们不但要证悟“人我空”,还要证悟“法我空”。进一步讲,我们不但见到“空”,还要见到“空而不空”。再进一步,我们不但要见到“空而不空”,还要有究竟无上的“妙行”。更进一步,我们不但要“妙行”,还要圆满到达不生不灭的“究竟涅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生根活佛

生根活佛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生根活佛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生根活佛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生根活佛。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