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言语谨慎?


一百四十四: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为之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一《周易》。
“阶”是途径、缘由、凭借的意思。孔子说,祸乱的产生,是以言语作为途径,君主出言不慎就会失去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会惹祸上身,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机密大事不慎泄露就会造成危害。所以君子谨慎守密而不随意出言。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为之阶。”祸乱、混乱、败乱之所以产生,都是有言语做阶梯、做凭借。“乱”,小到混乱,大到祸乱、败乱,都包含在其中。谁乱了?首先是说话的人自身乱了。一个人说话不符合礼,讲的是挑剔、指责、毁谤、批评的,还有勾引诱惑、欺骗、挑逗的话,这个话说出去之后影响就很大,让自己的心已经不在正路上了,自己的心首先乱了,已经被习气所控制了。

修道修什么?就是在起心动念处去修正自己错误的念头。念头一起,就要觉察到念头的正邪、清净或染污。有句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怕你错误的念头、邪思邪念生出来,譬如嫉妒心、贡高我慢、争强好胜、竞争、对比、幸灾乐祸的心生起来,这些都是习气。就怕你觉悟迟缓了,让这个念头念念地持续下去,甚至还做出错误的行为,那就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了。

所以,不要把自己纯净纯善的心变成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有人把人心比作垃圾桶。垃圾桶刚刚从商店买回来的时候,和别的桶没有什么不同,也很干净,但是为什么变得污秽不堪、让人不喜欢了?就是因为人们经常把肮脏的东西往里装,久而久之就变得污秽不堪了。心和垃圾桶是一样的,本身是纯净纯善的,但若是经常记着别人的过恶、仇怨、别人对不起自己的地方,结果就把自己纯净纯善的心变成了装载别人过失的垃圾桶,受污染、受损失的当然是自己。

明白这一点,就知道如果话说得不符合礼,首先会让自己的身心混乱。不仅自己混乱,听话的人也乱了。不好的话说出去,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也影响了对方的情绪,无益于对方德行修养的提高、身心的清净,反而还让对方的情绪一落千丈,影响了他人的清净心。

此外,被说的人听到之后心也乱了。如果被你批评、毁谤的人,没有一定的修行,他知道你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诽谤、中伤他,他一定会愤愤不平,想着打击报复,他的心也乱了。所以,这个祸乱产生都是因为言语不谨慎,言语做了助缘,所以讲话一定要谨慎。

假使听到别人谈论自己,或者是在背后诽谤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譬如有人告诉你,某人在背后说你坏话,我们第一个反应可能就是为自己找借口,或是非常生气,进而又去诽谤、反驳别人。中国古人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面对别人的诽谤、面对别人不实的言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历史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事例,值得我们借鉴。所以一定要多读史,读史会增长见识,也开阔自己的心胸。北宋时期有一位宰相王旦,所谓“
宰相肚子能撑船”,这位宰相的心胸确实非常宽广。王旦作宰相时,寇准经常批评他,结果批评得太多,皇帝有些看不过去,就对王旦讲,“寇准经常挑你的毛病。”听到别人批评他,王旦是怎么响应的?

王旦说:“皇上,我当宰相这么久了,一定会有很多过失,寇准是爱国,所以他才会批评我。”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肯定对方。试想,皇帝听完这句话,是不是会对他更加信任?如果是满朝文武知道了这件事,会不会对他更加地佩服?他为全朝的文武百官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所以,面对别人的诽谤,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能够火冒三丈,不能生起瞋心,要有度量接纳别人的批评甚至毁谤。

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对他采取怎样的态度?经典中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传统文化在国内已经三、四代人没有讲了,我们的父母、祖父母,甚至他们的长辈,都没有接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怎么可以怪他们做错事?“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不仅不能责怪人,还要提起爱心、同情之心。要转念,转挑剔为同情、慈悲。

我们还要明白一个真相,即我和他人都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我们对他人的宽恕、爱戴就是没有条件的,要帮助他、成就他,而不是和他对立,互相冲突、互相矛盾。圣人明了这个真相,圣贤人之所以和凡人有不同,就是因为他明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己和万物、和其他人本质上是一体的关系,所以能够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别人不讲条件,无私无求,而且是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帮助别人。

再进一步,《了凡四训》中说:“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一个人本来没有什么过失,也没有犯什么罪过,但是别人就是来诽谤你、挑剔你、指责你、抱怨你,给你加了很多恶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真正明理,就会很高兴,为什么?因为福都是逆着加的。如果我们能够平心静气地承受别人的毁谤、误解,我们以前所做的错事、恶事就报掉了。他不仅送福给你,还送慧给你。

问题就是当我们看这些人事物时,会不会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时时是好时”,就看用什么态度去处理。“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境”是物质环境,“缘”就是人际关系,它们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所以任何一件事情来到面前的时候,都不要认为它是一件绝对的坏事。能够正确处理它,往往就能把一般人看起来的坏事,转变成好事,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些境界都说明,修行是修自己,修自己的这一颗心,让心时时处在正道上,不起贪瞋痴慢疑,这是最重要的。

君不密则失臣”,“君”指领导。领导者对待一件事情,本来应该低调保密的,若是他不小心说出去,就会招来人的嫉妒障碍,甚至给他的爱臣带来障碍。为什么?因为人的嫉妒心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做领导者的低调,反而是保护属下。就像改革的时候,会牵动很多人的利益。牵动很多人的利益,就往往会招来障碍,所以很多事情就需要机密地进行。古人说“事以密成”,特别是重要的事情,要低调去做,过早地透露消息,往往会招致很多障碍。

臣不密则失身”,一个臣子在利益团队的过程中,要和周围的人进行充分沟通。如果沟通不够,别人因为不理解和你产生了对立,你又不能够接受,情绪一上来,就会使事情恶化。所以圣贤人劝导人们,要“和颜爱语,劝谕策进”。一定要和颜悦色地和别人沟通,沟通得要充分彻底,让别人了解我们做事的意图,这才是做事正确的方法。

机事不密则害成”,一些重要的机密大事不慎泄露,也可能会妨碍它的成功,甚至还会造成灾害。


所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所以君子做事都是谨小慎微,而且不随便出言,考虑得非常周全。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