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合格的“弟子”吗?


以前的人学剃头、理发,要三年四个月才能「出师」,学唱歌、学盖房子、学武功、学造佛像……也无一不要正式拜师,学艺一段固定的时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师父也都毕恭毕敬,谨言慎行,等到稍有所成时,还得请示师父──弟子可以了吗?当老师首肯了,方才寻求自行发展的可能。佛门中,向来也有「五夏(依师)学戒」,乃至「若不能诵戒、羯磨,尽寿不得离依止」的芳规。而且经上更是处处说到,发无上菩提心的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亲近善知识」。 那么要怎样亲近善知识呢?当然是── 居弟子位,执弟子礼,具弟子相啰! 

  
可是现代的人似乎是不同了:当学徒不到一年半载,就自立门户开始创业的比比皆是。透过信息的交流,现代的学徒们自认为知识比师父丰富;经由广告与能言善道的自我吹捧,知名度很快地打响了,正好可以掩饰那少学薄能的内涵,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于是你可以看到功夫不到家的各行各业,充斥在社会上的各角落。

既然师父都教不动你了,天下还有谁是善知识?倒不如自己大摇大摆地做起「善知识」的架式来还合理一点。于是社会中充斥着一些「未出师」的各门各派──反正没人教就自己想一套──各搞各的一套之后,佛门里的伦理、思想、作风……等等,其混乱而难以统一,也就可想而知了。 


归根结底,就是现代的人不愿意久居人下,不愿意亲近前辈,不愿意居弟子位、执弟子礼、具弟子相,不愿意长久熏习!

有人说,这是因为「前辈们没有东西可以教我们」的缘故!或许前人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教的,可是真正问题的核心是:一个学修皆未有成就的人,他到底该保持多少的谦卑与恭敬──对法?对人?那一付自以为是的贡高,除了增长无明之外,如何还能看到「法」的所在?修道,必须在最无理当中看到道理,在最平凡当中看到不凡,在是非当中看到觉性,在贪染当中看到放下,在他人的客气当中看到自己的贡高和无明!而这,必须要有一颗永远「居弟子位」的心情,才能任运而扎实地做到──又岂关乎他人的好坏、有无与对错? 
 

所谓「圣人无常师」,也正因为无常师,所以他才能超凡而入圣。因为无常师,所以处处、时时,他都能用谦卑、恭敬的心情,以「弟子」的身份与态度来看待师父、道友及世间一切的人、事、物、境,从而学到那活脱脱的佛法。而这并不关乎你所师事的是「谁」,他的内涵如何?此中所强调,只是一种谦卑、恭敬的修道「态度」而已。这也正是「居弟子位、执弟子礼、具弟子相」的真正修道价值所在,一切道业的增上,经法与律仪的流入,性格的改造,僧格的建立……等等,无不由此开始,由此完成。经上说时时不离善知识,其积极的意义应该是指此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六点学佛法

六点学佛法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六点学佛法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六点学佛法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六点学佛法。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