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6004 拈花之意(二)
6004 拈花之意(二)
我们看一个公案,夹山善会跟船子和尚。
话说道吾禅师同德诚禅师分手后,四处游方,心中一直惦记着船子德诚禅师的临别所托,他一直在留心给德诚禅师物色合适的嗣法者。可是,寻找法嗣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终于有一年,道吾禅师行脚来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正好遇上夹山善会禅师上堂示众。有僧问:“如何是法身?”
夹山禅师道:“法身无相。”
那僧又问:“如何是法眼?”
夹山禅师道:“法眼无瑕。”
当时道吾禅师亦随众听讲。当他听了夹山禅师的这些答话时,不觉失笑。
夹山禅师于是下座,恭敬地请问道吾禅师:“某甲适来祇对(回答)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
道吾禅师道:“和尚一等(必定、想必)是出世未有师在。”
夹山禅师道:“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
道吾禅师道:“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
夹山禅师问:“此人如何?”
道吾禅师道:“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
夹山禅师于是休讲散众,改装易形,前往华亭礼谒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一见,便问:“大德住甚么寺?”
夹山禅师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问:“不似,似个甚么?”
夹山禅师道:“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问:“甚处学得来?”
夹山禅师道:“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道:“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接着,船子和尚又问:“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夹山禅师刚要开口回答,却被船子和尚一桡打落水中。
后面故事我也不讲了,最后他到那一张嘴,都是百分之百的标准答案,一张嘴,嗡,一杆子给打河里去了,再张嘴,一杆子又捅水里,到第三回,一下,啊,他止住嘴不说了,让他上来。
就这个法身无相、法眼无瑕,一听就知道这个不是个明白人,就是他没有这个境界。如果我问你,你去过长沙吗?或者你在长沙住过吗?如果你在那住过,我说一个东西,你肯定会知道。你会清楚周边的情况,如果你只是假装去过,这些细节你一定不知道。所以是不是地道的本地人,或者是不是真正在那长期居住过,一张嘴就能够判断出来,好这个公案我们且放在这儿。
我们再说另外一个公案,最有名的庭前柏树子。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个人可能是踌躇满志,好容易到这了,来见赵州和尚。哎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这么问很高大尚的问题,什么是祖师西来意。那么这时候我们知道,这个踌躇满志,都是过来我要问,请教一下,但是你说:这里有棵树。这时候你想,你如果带着一个问题去见某个人,他跟在这儿,你觉得分明在打岔吗。我在问你这么重要的问题,你怎么不给我讲呢,总说那棵树,师父你别给我打比方,真的,我跟您说真的呢,我真心跟您请教,您给我讲讲。哎,我没有跟你打比方呀,说你看那棵树。
问题出在哪?当你问之前,你的心已经被这个问题塞满了,所以这时候一切的世界被你虚无掉了,所以你看那棵树的时候,那棵树对你不重要,有些问我什么叫价值,这个就叫价值。你的内心的价值,已经标的了方向,所以法眼无瑕,法身无相,这是都是假言,不是真言。一听就知道,所以庭前柏树子,如果这个时候反过来一看,哦,我这时候的心,鸟叫听不到,这时候好多都没有了。反过来我这时候,我心怎么样,而不会重复或强调自己那一问,我问的是多有道理,我问的是多真诚多迫切,这个人满心在强调,他脑子里的问题的时候,一切都被虚无掉了,这个就叫识。心是完全被遮蔽的,就像拉开窗帘,就像这样炒菜,不管怎么样,做到哪个位置,那个心是不是开放,所以因色故心,因心故色,说这个空性,这个了然的心的时候,其实同时就是显现。必然有它的风景,如果能见到这个风景,如果他真到过,他讲出来的,你倒过来,他就是一定在这个境界上,这个错不了,顶多什么呢,你换个问题再问他,这个且不论,你再道一句来。这个可能知道答案,可能背过考题,我再换一个问题,就是这样,如果你是听来的,蛤蟆只能蹦一下,一问指定问瞎,这就是禅宗的方法。
因为给你任何的方法,你都可以说你不是让我啦窗帘吗,我就拉,你干嘛干嘛,他就会落在这个当中,除非你能够做到,就是那个完全的信任,完全的敞开,接受指导去做。这也行,这是一种方案,那么这个就是密法的修行方法,我且不说次第,不说高低,我只说两条路线。你要绝对信任他,像机器一样的去执行他,不要夹杂自我,这个过程当中,就像擦镜子和拉窗帘一样,窗帘会拉开,阳光会进来,我告诉你这么擦,你擦下去,这个镜子就会擦亮自然就透出光来,就能够映照。所以,这样擦镜子,按操作的这个叫法,就一定要有灌顶,一定要有传承,你要遵守诺言,遵守你的誓言。而另外一种,你的心必须是活泼泼的,你到哪,一步步的自己要体会一朝风月万古长空,会与不会切记承当。
所以禅宗是在各种话当中非常不一样的,为什么叫传佛心印?为什么叫祖师西来意?禅宗给了你很多指导,它会给你建议,各种方向,但是标的不是去锁定的这个法就是一定打坐,你锁定在打坐上,就死在打坐上。所以诸法空相,翻过来时候,何为舍利弗宴坐林中,何为持戒,去看《维摩诘经》,《维摩诘经》一个一个勘辨,何为不二法门。最后文殊菩萨,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和空是一体而两面。
那么按照操作,按照这样的色去达到空,这就是密法的路线,及空而色,在空当中无门观,但是你显什么,你到那,也是一切现。
但是禅宗这个就是拈花微笑,为什么我不愿意去讲九住心和牧牛图,因为那个如果你走到那一看,很直白很清晰,没有什么复杂的。你去之前,满脑子的疑问,或者搞得很高大上,或者看不懂,或者我学知识,其实全无用处。那不过是路上的事儿,问题你在不在道上,这才是关键。
所以当有些问我的时候,我脑子里揪着这个问题,揪着他自以为的对,或者揪着他的疑问的时候,他不看他的心。这个就是大颠倒。
禅宗只说这个心。只论明心见性。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