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态度&禅修的方法


禅修者的心要与“觉知”而不是与“经验”待在一起。因为觉知是和当下的真相相应的,而经验是源于过去的。

禅修者只有做到正观才能知见无常,正观的基础是透过生命“觉知”的功能,去发现真相。功能缘于本身的生命而并非头脑的经验,所以依“正见”觉知,法的思维才会融贯在自己的生命。

 

《杂阿含经》第二经讲: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透过经文我们可以看到,正思维的目标是“正观”色、受、想、行、识,欲贪断处是在“正观”色、受、想、行、识,心解脱也是解脱于“正观”色、受、想、行、识。

我们的禅修如果要达到解脱心的束缚,如果忽略了去“正见、正观”那就不会获得“正思维”,那么就要反省到我们修行的态度已经偏离了佛陀的教导。


当我们不带正见地专注时,烦恼就开始滋长了。当你用力专注于所缘时,心就会开始想所缘像什么,然后它就变成了一个概念或者情境,一个心想象出来的东西。

许多禅修者想禅修,但并不想全天候禅修,他们想放逸一会,又想认识真实的生命只有当下,想来想去不能老实落实,这就是他们不能进步的原因。我们并不是要你试图移除想和苦,净化的过程是通过观察发生的。

如果你不觉知,心就是愚痴的;当有愚痴的时候,任何烦恼都可能升起。任何时候当你的身语意有觉知和智慧的时候,你就是安全的。

 

在家修行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任何一次觉知都不浪费。不要从杂念妄想中逃离,而要观察你思考的动机。因为动机思考才会持续,对吗?无明推动的就是相应无明的动机(行蕴)。

很多禅修者说觉知是困难的。他们实际在说的是,他们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当觉知困难重重时,渴爱是导致困难的关键。也就是说,他们活在过去未来,而并非当下。

如果我们当下在觉知中,渴爱就已经消失了,定、慧已经生起了,重要的是你能否当下透过“觉知”去发现这样的“奥妙”之处。

记住觉知才是重要的,所缘并不重要。如果没有觉知和智慧,你将会对你一而再、再而三做的事情上瘾执着,这就是无明的自然属性。你不可能躲开烦恼。不要拒绝它们,从中学习,有“烦恼”的当下就有“智慧”,能不能透过“觉知”洞见智慧,这是禅修的态度,也是禅修的方式。

禅修不是迎合自身的喜好,不是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不是取著内心所爱的境界,也不是刻意的忽略舍弃当下发生的现象。不是去根据头脑经验判断当下发生的情况,也不是不断地对经验去做总结。这些都是不离过去未来的,都是轮回生死的因。

禅修最好的态度就是学正确的方法,按照方法实践,而不是按照头脑。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莎士比亚,同样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种对“佛法”的理解。

要依“佛法”理解“佛法”,透过践行印证“佛法”,勘验“佛法”的相应功效“心解脱、不受后有”,这一点应该是值得佛弟子警醒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法讲记传播

佛法讲记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法讲记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法讲记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法讲记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