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要生希求心


《天台宗纲要》

《天台宗纲要》

   第十五集(二) 

藏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1)须陀洹果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十五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视频时长:32:24

(五)六即

5.分证即。

此中分三:(1)须陀洹果(2)斯陀含果(3)阿那含果。这三位,称为前三果有学位。因为在四果阿罗汉之前,所以称“前三果”;研习真谛的道理,断除见惑和思惑,真谛的道理还没有彻底明显,见惑和思惑还没有彻底消灭,正在修学期间,所以叫做“有学”。自此以去,通名圣位。

(1)须陀洹果。华言为“预流”,最初参预圣道的法流,所以叫预流,《金刚经》称为入流。初入圣道,所以称初果。从世第一位,经过一刹那的时间,在三界八谛下(欲界苦、集、灭、道四谛,和色界、无色界苦、集、灭、道四谛),发八忍、八智(八忍、八智详上表),总有十六心,顿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见到真谛的道理,名见道位。

真谛的道理,极为明显,对于欲界生死之苦,忍可于心,叫做苦法忍;真谛的道理,极为明显,对于和欲界相类的色界、无色界生死之苦,忍可于心,叫做苦类忍;智慧开明,见到真谛的道理,了知欲界生死之苦,叫做苦法智;智慧开明,见到真谛的道理,了知和欲界相类的色、无色界生死之苦,叫做苦类智。

下面集法忍等十二心,都是这样解释的。忍能断惑,是智的因;智能证理,是忍的果。十六心虽然同时顿发,仍旧可以论因果。又八忍能断三界八谛下迷理之惑,不被见惑之所间隔,名为无间道(也名无碍道);八智能证三界八谛下无为之理,已离见惑的缠缚,名为解脱道。无间道用禅定断惑,是即慧之定;解脱道用智慧证理,是即定之慧。


--- 《天台宗纲要》

天台十祖兴道道邃大师

声闻四果已经是圣位了,不是凡夫的了,下面这八忍八智,我们也看一下。我们要发愿好好学,学好了,佛教在这个时代就兴盛了。如果大家都糊弄,问你什么都不知道,那叫哑羊僧,一边想沾佛光,想到极乐世界享受,另一方面,在娑婆世界一点责任和承担都没有。佛倒是接你去极乐世界,但是你在娑婆世界对佛陀的教法难道没有责任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心。

证须陀洹果的人,祂能从真谛的角度来看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现在是凡夫,还有一种逆反心,一边学,一边觉得太难学了,但另外一方面,如果我们真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够一心一意地降伏心中逆反的魔,能够皈依在这里面去思惟,那我们的身心就会越来越清净,这就是真正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比如说障碍,可以通过念佛、拜佛或者持咒来消除,障碍一消除,就都会明白的。如果你学明白世亲菩萨的《俱舍论》了,这些就没有问题了,所以特别是我们出家人,要对这些法生希求心。贴商标都好贴:我是学佛的。但真叫你学佛了,就有抵触了,这就是魔在起作用,虽然我们皈依佛了,但我们还是皈依我、皈依魔的地方比较多。

这都是佛的教理,我们要让这真正的光明照耀我们黑暗的心灵,因为有时候我们凡夫的习气还是会很严重。所以只要有时间,我们真的学了这些,那福报真的是很大的。这个时代都是浮躁的业,我们出家人有时候也会浮躁,沉不下来,所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至少我们要惭愧,原来佛法这么法海渊深,这么博大、精细、精微。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沙门果。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是名须陀洹果。

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薄,是名斯陀含果。

何等为阿那含果?谓五下分结断,是名阿那含果。

何等为阿罗汉果?若彼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阿罗汉果。”

--《杂阿含经》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日清凉宝

佛日清凉宝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日清凉宝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日清凉宝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日清凉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