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愈学愈纠结、放不下,就是没学明白。


第一百五十一句: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十六《尸子》。
勤学不厌倦,才能对治自身的习气,提升自身的修养;教学而不厌倦,才能够感化、教育别人。


为什么学而不倦?因为“读书志在圣贤”。在没有成圣成贤之前,都必须勤学不倦。为什么要成圣成贤?因为圣贤是本来的自己,是人们离苦得乐的必由之路。不成圣成贤就是凡夫,凡夫和圣贤人有什么不同?凡夫有苦,不能够出离苦海,成圣成贤才能够离苦得乐。

学习有学习的喜悦,《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有喜悦的一个典范就是颜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的物质生活非常地简单,吃饭没有饭碗,喝水没有杯子,住在非常简陋的巷子里,人家都不能忍受他物质生活的简陋贫乏,但是他自己却是乐在其中。因为他乐在道中,所以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是好学的成果。

古人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好学的成果就表现在气质发生了变化。“不迁怒”,有了怒气马上能够认识到,不使这个怒气延长,“不贰过”,过失不会再犯第二次。他乐在道中,有道就无所不乐了。人生中最难的事就是战胜自己的烦恼,但是难能可贵,战胜烦恼之后的喜悦也是无法替代的。

古人“学而时习之”有喜悦,是因为他学的是圣贤之书,求的是明心见性。圣贤书是圣人心性自然的流露,而圣人的心性和我们的心性是一不是二,所以读圣贤书的过程,就是回归自性的过程,怎么能够不乐、不欢喜?

古人说:“法喜充满、禅悦为食”,那都是他们学有所获之后切身的体会。如果我们愈学愈纠结、愈学愈烦恼、愈学愈患得患失、放不下,就是没有学明白,学得不够透彻,甚至学错了,学执着了,学和行相脱离了。所以有很多人在听课的时候听明白了,出了课堂就迷惑了,这叫暂觉还迷,所以长时熏修就特别重要。

成圣成贤的目的是自行化他,把明明德、亲民这两件事做得圆满,就是止于至善。所以圣贤教化众生不疲不厌,什么原因?他不求名、不求利,是有一种慈悲之心在推动。“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这就是精进,学不厌、教不倦的原因。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