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名、称谓里的文化和礼仪
在一部三国题材的古装剧《洛神赋》中,曾看到曹操称呼自己的儿子曹植为“子建”,我们知道,”子建“是曹植的字,所谓”才比子建“说的就是他。
那么,曹操能这样称呼自己的儿子吗?
这里,就要谈一下中国古代复杂而有趣的姓名称谓知识了。
记得有一次看”汉语桥“节目,有一位参赛的俄罗斯小哥说起他初学汉语时的苦恼:中国古人的名字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都快把自己搞崩溃了。这是一位特别喜欢《西游记》的大男孩,所以他就举了孙悟空的例子:孙悟空也叫”孙行者“,又叫“孙猴子”,还可以叫“齐天大圣”和“美猴王”,猪八戒又叫他“大师兄”,生气了还可以叫他“猴头”“弼马温”,后来还被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听着这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小哥的“抱怨”,令人忍俊不禁,这些对从小浸淫在《西游记》故事中的中国人自然不算什么,但对外国人来说就令人头大了。这还是形象可爱的文学人物,更不用说历史上那些真实古人的复杂称谓了,有很多中国人也不一定能搞明白吧。
即使是孙悟空的这几个称谓的区别,你又是否明了呢?
孙悟空本是天地所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孙悟空”是他的第一个师傅菩提法师给他取的姓和法名(“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辈之小徒矣。那十二个字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猴王,正当'悟'字。祖师便为猴王起就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大闹龙宫、地府后,被天庭招安,做了个养马的小官,这就是人们称他“弼马温”的来历;后来大败来征讨的天兵天将,逼着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这是他的封号;然后大闹天宫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被唐僧解救,新师傅又给他起了个通俗的法号“行者”;最后,取得真经,立地成佛,被如来赐佛号“斗战胜佛”(另据《朴通事谚解》明确记载和元代平话《西游记》载:被授予的佛号是"大力王菩萨");道教给他的称号则是“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齐天大圣”(简称“太乙金仙”)。
你看,确实够复杂的。
那么,古人的姓名称谓具体是怎样的呢?简单说,大体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一、直称姓名
古人幼时即取名,供长辈在家中称呼,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小名。对外直称姓名则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自称姓名或名。例如《鸿门宴》中项羽自称“藉”,这就是他的名。这样称呼自己是一种谦逊的表示。②用于客观介绍或做传。这不用多说,古人传记都是如此,这体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实录特点。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也就是用于骂人的时候。例如在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就直呼那些投敌卖国的汉奸之名:“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二、称字
古人成年(女子15岁及笄,男子20岁弱冠)取字,字和名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人称字是表示礼貌和尊敬。
例如刘备称关羽为“云长”,称张飞为“翼德”;诸葛亮称鲁肃为“子敬”等。
三、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常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等等。有时,也可以对人称号,表示一种尊敬。
四、称籍贯或郡望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郡望,是指一郡中的望族。称郡望与称籍贯类似,只是包含一种对自己出身的美化。例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五、称官名、爵名及做官地
我们现在见了领导往往称呼他的官名,例如“李校长”“王处长”等,是表示一种尊敬,古人也是如此。例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称其”王右军”;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当然,用官名“弼马温”来称呼孙悟空又另当别论了。)
称爵位也是敬称,如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所以有时会称他为“寇莱公”;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等等。
而称贾谊为“贾长沙”,称柳宗元为“柳柳州”,则是用他们曾经做官之地来称呼他们。
六、称斋名
顾名思义,就是用书斋的名号来称呼人,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称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等。
七、称谥号、庙号等
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等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例如范仲淹为“范文正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等,这都是褒扬的谥号;而奸臣秦桧被称为“缪丑”就是恶谥。谥号是对人一生功过品行的评定。
而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等这些带“宗”带“祖”的都是用庙号来称呼皇帝。这些都是死后奉祀在宗庙里才能有的。有些电视剧里人还活着就用这些来称呼他们,显然是很可笑的。
当然,称呼皇帝还可以用年号,明清皇帝一般就是这样称呼的(因为明清一般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例如崇祯、康熙、乾隆等。
八、称诨号(绰号、外号)
我们现在有时也会给别人起外号,有的带有讽刺侮辱性质,有的带有调侃亲昵的特点,也有的表示善意和喜爱。这种现象在古代也很普遍,例如叉手八次就能作诗八韵的温庭筠被人称为“温八叉”,这是赞美他文思敏捷;北宋词人贺铸有一首《青玉案》,其中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颇为时人所称道,因此留下了“贺梅子”的外号;清朝名臣曾国藩因经常用重刑斩首土匪恶霸,因此被戏称为“曾剃头”······《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们更是各个有彰显他们特征的响当当的诨号,例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小李广花荣、智多星吴用,等等。
其他还有谦称、敬称等,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主要是对男子的称呼,古代一般女子就简单多了,做女儿时还有名字,等嫁了人就只能在自己的姓前加上夫姓,称“某某氏”了。当然,贵族女性就有所不同了。例如“慈禧太后”,就是称她的徽号(尊号),全称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真是恨不得用尽世间所有美好字眼,历代皇帝的徽号也多是如此,令人忍俊不禁。
分析至此,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曹操能称呼自己的儿子曹植为“子建”吗?
应该是不行的:父亲称呼儿子的字,这不是乱了辈分、不合礼法吗?
那么应该怎样称呼呢?直呼其名即可,查阅《三国演义》等古籍,也证明了这一点,书中曹操说到其子都是用“我儿”或直呼其名的。
那有没有例外呢?还真应了那句话:万事万物难有绝对。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也是有所变通的,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例如在《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七》中记载了东汉辽西太守赵苞的事迹:赵苞的妻儿和母亲被鲜卑人抓住,并被劫为人质,“载以击郡”,赵苞痛哭悲号,向母表示“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名节”,而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明大义的烈女:“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污忠义,尔其勉之!”
这里,“威豪”就是赵苞的字,可见在一些特殊场合,为表尊敬和庄重也可以称呼儿子的“字”,只是非常少见罢了。
中华五千年礼仪之邦,从小小的名字称谓中是否就可见一斑了呢?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