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牛车的零件竟是从这里来的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十八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35:31


《天台宗纲要》

   第十八集(二)


藏教

(六)十乘观法

1. 观正因缘境

2. 真正发心

3. 善巧安心止观

4. 破法遍

5. 识通塞

6. 道品调适

7. 对治助开

8. 知位次

9. 能安忍

10. 离法爱

十乘观法,又称十法成乘。乘,是车乘,用十种法,合成一辆车乘,乘坐这辆车乘,便可以从生死苦域,到达涅槃的安乐界中。

十法:第一观不思议境,第二真正发菩提心,第三善巧安心止观,第四破法遍,第五识通塞,第六道品调适,第七对治助开,第八知位次,第九能安忍,第十离法爱(十法内容,下面详解)

以前诸节大都属于理论方面,这一节方是正说修持的方法。

十乘观法,原出于天台智者大师《法华玄义》著述中,他是根据《法华经》譬喻品义而演绎出来的。《法华经》譬喻品中,举出三车来譬喻三乘,羊车譬声闻乘,鹿车譬缘觉乘,牛车譬菩萨乘。后面又举出大白牛车,来譬喻佛乘。大白牛车超过羊、鹿、牛三车,这就譬喻一乘佛法,超过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经中说明这辆大白牛车,有这样的话:“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殊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蕅益大师的《法华会义》,解释大白牛车一节经文,有这样的说法:“其车高广,譬如来知见深远,横周法界边际,竖彻三谛(真、俗、中)源底也(如来知见譬车,横周法界边际譬广,竖彻三谛源底譬高);众宝庄校,譬万行修饰也;周匝栏楯,譬陀罗尼能持万善,遮众恶也;四面悬铃,譬四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下化众生也;张设幰(车幔)盖,譬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不思议梵行也,众德之中,慈悲最高,普覆一切;亦似珍奇杂宝而严饰之,譬真实万善,严此慈悲。故《大经》云:‘慈若具足十力无畏等,名如来慈’也;宝绳交络,譬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坚固大慈心也;垂诸华(花)(璎珞),譬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神通等,悦动众生,亦譬七觉(择法、精进、喜、轻安、念、定、舍)妙鬘也;重敷(铺设)婉筵(好的席子),譬观、练、熏、修一切诸禅,重沓柔软也;安置丹枕者,丹即赤光,譬无分别法,枕有内外,若车外枕,亦名为轸(车停时用来撑持车身的东西),随所到处,须此支昂,譬即动而静(车行时车外枕便不用),即静而动(车停时车外枕便有撑持之用),若车内枕(人在车内,坐卧所用的枕头),休息身首,譬一行三昧,息一切身行,智首也;驾以白牛者,譬无漏般若,能导谛(四谛)、缘(十二因缘)、度(六度)等一切万行到萨婆若(一切种智,就是一切诸佛究竟圆满果位之智),白是色本,即与本净无漏相应;体具万德如肤充,烦恼不染如色洁;又圆四念处(圆教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为白牛;四正勤(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二世(今世后世)善满如肤充,二世恶尽如色洁;四如意足(欲、念、进、慧)称行者心,如形体殊(美)好;筋譬五根(信、进、念、定、慧),住立能生,力譬五力(与五根名同),摧伏干用;行步平正,譬定慧均等,又譬七觉调平;其疾如风,譬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定、正念、正命)中行,速疾到萨婆若也;仆从,譬方便波罗蜜,能屈曲随人,给侍使令,魔、外、二乘,皆随方便智用,故净名云:‘皆吾侍者’,又果地神通,运役随意,名为仆从。”

天台宗三十一祖

净土宗九祖

蕅益大师(公元1599 -- 1655年)

若以十乘观法结合大白牛车的譬喻,便是这样:

第一,观不思议境。是其车高广。如来知见,就是不思议境,竖无始终,所以为高,横无边际,所以为广。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是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等。菩提心就是四弘誓愿,换言之,就是大慈悲心,包含万行。众宝是万行,栏楯是陀罗尼,铃是四无碍辩,幰盖是四无量心,珍奇杂宝严饰幰盖,是真实万善,庄严慈悲。宝绳是四弘誓愿,华缨是四摄法,六神通、七觉支等,婉筵是一切诸禅定。万行、陀罗尼等都包含在菩提心中,所以用众宝、栏楯等来譬喻真正发菩提心。

第三,善巧安心止观。是安置丹枕。丹枕有车内车外的分别,这是指车内的丹枕,便是坐卧时所用的枕头。丹枕可以安身,譬如止观法门,可以安心。丹是正色,譬如止观法门,是真正的法门。

第四,破法遍,是其疾如风。破除道途上的一切障碍,所以能其疾如风,譬如用空、假、中三观,破除见思、尘沙、无明三惑,可以很快地到达如来智地。

第五,识通塞。也是安置丹枕。那是车外的丹枕,便是车停时撑持车身的东西—轸。苦、集二谛、十二因缘、六蔽(悭贪、破戒、嗔恚、懈怠、散乱、愚痴)尘沙、无明是塞,道、灭二谛、灭因缘智(灭十二因缘的智慧)、六度、一心三观是通,若通须护,若塞须破,于通中起塞,也须破除。车外的丹枕,车动时(行)丹枕常静(不用),车静时(停)丹枕常动(用以撑持),动时常静,静时常动,譬如于通则护,于塞则破。

第六,道品调适。是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殊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等,道品是三十七道品,用三十七道品调停适当,是为道品调适。白牛譬四念处,肤色充洁譬四正勤,形体殊好譬四如意足,筋譬五根,力譬五力,行步平正譬七觉支,其疾如风譬八正道。

第七,对治助开,是又多仆从侍卫之。若正道多障,圆理不开,须修种种方便,对治障难,助开圆理。仆从譬种种方便,侍卫譬助开圆理。

第八,知位次。既行步平正,必定游于四方,直至道场,终不以未到为已到,譬如不以凡滥圣,所以为知位次。

第九,能安忍。既是有大筋力,必定能负荷重载,譬如能安忍内、外、顺、逆诸障。内障是自心的烦恼,外障是外来的阻碍,顺障如名闻利养等,逆障如刀兵水火等。

第十,离法爱。既是其疾如风,必不停留于中途。譬如行人不于相似法中,而生贪着,不求进步。

已将譬喻结合正说,现在再来正解十乘观法。藏、通、别、圆四教,都讲十乘观法,名目虽同,内容大异。现在先讲藏教的十乘观法。

--- 《天台宗纲要》

FORIQINGLIANGBAO

这里用《妙法莲华经》中的大白牛车来比喻十乘观法,实际上智者大师对大白牛车也有解说,以蕅益大师解说最为详尽。

一个大白牛车就把我们前面所学的内容都包括在里面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见惑、思惑,甚至戒、定、慧,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大白牛车的零件就是从这里来的。

思惟四念处的时候,就会产生四念处的功德。比如春天来了,适合观修观身不净,就会离欲清净,就会产生离欲清净的庄严;观受是苦,我们就不会贪着世间的受用;观心无常,无常是我们修行佛法中最大的加持。

大白牛车比喻一乘的果位。前面讲了声闻乘、缘觉乘、佛乘,实际上这个佛乘在这里只是菩萨的因乘,从因乘到果,就是归入一乘。所以《法华经》里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从法化生

 从佛口生

    # 《妙法莲华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FORIQINGLIANGBAO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I'm here.

 你要做的 

 无非是|开始和坚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佛日清凉宝

佛日清凉宝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日清凉宝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日清凉宝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日清凉宝。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