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常,如何与亲友更好地告别?




· 一佛陀的最后一堂课 ·

一行禅师在《佛陀传》的最后一章,描述了释迦佛入灭前的场景:

佛陀和比丘们到达娑罗树林时,已是傍晚时分。佛陀着阿难陀在两棵娑罗树之间稍作清理,让他在那儿躺下。佛陀侧卧着,头顶向北。所有比丘都围在他身边坐着,他们都知道佛陀当夜便要进入涅槃。

佛陀向上望望四周的娑罗树,对阿难陀说:“阿难陀,看!现在还未到春天,但娑罗树上已开满了红花。你可见到飘下来的花瓣,都落在‘如来’和比丘的僧衣上吗?这树林真美。

你又看到西面天边那火红的落日吗?你可听到娑罗枝叶在微风中的簌簌声响吗?‘如来’ 觉得这些东西全都那么可爱动人。

比丘们,如果你们想使我高兴,如果你们想表达对‘如来’的敬爱和感恩,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教理活用,实践于生活之中。”......

佛陀又默默地望了僧众一遍,然后说道:“比丘们,细听‘如来’现在要说的话。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佛陀合上双目,他已说了最后的遗言。大地震荡,娑罗花如雨般从天降下。每个人都感到身心颤动。他们知道佛陀已进入了涅槃。

每当我面对难以割舍的生离死别之时,总会读一读上面这段文字。每次读起,仍会落泪。每次落泪,都在成长。

上面的文字中,传递着几个非常关键的讯息:

1. 世尊看到了这世间再平常不过的美,夕阳西下,落日红花,可爱动人。为何而美?因为一代教法圆满,示现因缘到此,心无挂碍,万般皆美。


2. 对世尊最好的怀念,是带着这些珍贵的法义,去面对自己将要面对的,解决终须到来的,追求必然抵达的,才不枉彼此因缘际会下,世尊一番良苦用心。


3. 无常迅速,有聚必有散,如娑罗树花,有开必有谢。而要免于无常,必当以解脱为要。如何解脱:世尊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4. 世尊示现生死,是最后的教法,是对无常最妥当的诠释,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 一些有效的方法 ·

丹霞子淳禅师曾道:“相逢相别休怀念,千里同风德乃邻。”

要做到如此洒脱,不仅需要磅礴的胸襟和淡世事的智慧,更需要对“实相”的笃定和对彼此道心的无疑。

对于平凡的我们,既看不到未来,也看不清眼前,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告别?既然告别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是否有一些方法,让自己面对生离和死别之时,至少不那么悲伤?


方法1:给与祝福,常怀感恩

告别,是缘起的一部分,也是相聚的必然结果。既然告别在所难免,那首先,你应该给予每一份告别,最诚挚的祝福。

祝福对方身体健康,祝福彼此生活好运。有了健康,便无病无恼。有了好运,就快乐无忧。祝福,能让彼此安心,也能给予彼此最善良的能量。

记得,包括你的父母长辈,你的朋友爱人,在每天、每次的告别中,都给予哪怕最简单的祝福吧,别藏在心里,留下遗憾。

方法2:不留亏欠,不生怨恨

相聚之时,当给足自己的诚意,也当尽力付出。如果能够认识到缘起的不可思议,以及轮回的无能为力,那你就应该知道:

此生哪怕一面之缘,也是彼此轮转无数劫之后的不易。既然已走过千辛万苦,为何不倾囊相待?既然此后一别,必定又是山高水远,再会遥遥无期,为何要留有遗憾和怨恨?

珍惜当下,是告别时最好的告慰,哪怕,只在朝夕。


方法3:不要许诺,不要贪着

人之所以遗憾,是因为太多未完成和想得到。不轻易许诺,是因为彼此变数太大,很多承诺来不及兑现,就得奔赴下一场盛宴。

不要贪着,也是在于珍视当下,别太寄希望于以后如何,因为你所谓的以后,他不一定能参与。

凡事不要留下遗憾,这是一个清醒的人应有的价值观念,也是一个智慧的人应对无常的准备。

方法4:常做功德,深观无常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般若电影

般若电影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般若电影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般若电影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般若电影。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