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最近才兴起,可你不知道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提倡了


点击上面祖源文化传播关注我们

我们往往在形容某人厉害的时候,常常会说其大孃胎里开始干这事。

这话我们往往只是当做夸大的称赞,不以为意。

然而,让你想不到的是,虽然不至于真有人打娘胎里里便开始学习这麽夸张,但有些有远见的父母确实当孩子还早孃胎时,就进行了胎教,顾名思义,就是胎儿教育。

这胎教听起来好像是近代流行起来的东西,可实则这东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中国的胎教文化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传说周文王姬昌的母亲太妊,怀孕之后,十分注重胎教,《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大意是太妊品行端庄,为人有贤能的德行,在怀胎时不听杂乱的声音,也不看邪恶的事物,她自己更不会说傲慢伤人的话,不做一切不良的举止,始终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和心理平静,所以生下圣明的周武王姬发,后世的人都称赞他胎教的能力。

《大戴礼记·保傅》中也提到太妊的胎教,"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意思是说太妊在怀胎时时候,为保护婴儿,站的时候不踮脚,坐的时候身子不歪斜,与人说话不傲慢,生气的时候也不出恶言,良好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昔孟母,择邻处”,我们可能都听过这段话,这是三字经中孟子的母亲教育孟子的典故。可我们不知道的是善于教育孩子孟母,也曾说过这样一段关于胎教的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即 “我在怀孩子时,席子不正都不坐,肉切不方正也不吃。

从圣明的周武王到儒家亚圣孟子,都说明了一件事,早期对于胎儿的胎教确实有利于培养更优质的后代。

西汉刘向的《烈女卷》更是做了具体的总结规范:“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意思是在过去妇女怀孕了,睡觉时不侧身睡,坐席不能靠边,站立时不能用一只脚,吃饭不吃有异味的东西。食物切得不正不吃,席子放得不稳不坐,眼睛不看邪僻的东西,耳朵不听浮靡颓废的声音。夜晚让吟诵诗歌给胎儿听,给他讲述正人君子的事迹。这样生下来的孩子才能长相端庄,才智和品德出众。

良好的胎教,不仅能够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内外生长环境,增加胎儿的存活率,而且还能促进孩童的先天生长发育。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古人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成体系的胎教法则,可见古人对胎教的重视。虽然今天科学发达,但是这些胎教理论依然有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祖源文化传播

祖源文化传播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祖源文化传播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祖源文化传播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祖源文化传播。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