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境练心,切莫闻理似悟,遇境则迷


《六祖坛经》云:“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一念悟,当下自在解脱 ,一念迷,当下沉沦受苦。但是,迷悟一念间。最近读到“广钦老和尚让弟子捡钉子”的事,深受启发。

一天,寺院工程紧张正紧,法师们忙到夜里疲惫不堪准备休息时,广钦老和尚把一大盒本来已经分类好的铁钉全部都搞混。然后说你们去把这盒铁钉分大小尺寸拣好,众唉息道:“老和尚,你怎么偏偏选这种大家都疲累不堪的时候叫我们来拣铁钉呢?”老和尚严肃的说:“难道临命终的时候还让你选时间吗?”法师们马上懂得老和尚的意思,回答说:“好,现在就去拣。”然后勉力振作,抖擞精神,把铁钉分一寸、二寸,照大小分类,拣到半夜,才把铁钉都分好,然后去报告老和尚说:“已经把铁钉分好了。”老和尚却说:“要拣,也是你们的事;不拣,也是你的事!”

可见,修行是个人的事。别人、外境都是我们修行的助缘。

《金刚经》教导我们:“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修行,对镜不动心,尤其是忍辱,当我们面对骂声就像听到佛号那样没有嗔恨,不为所动,那就离成佛不远了。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在《冬夜读书示子聿》 中告诫儿子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佛法是心法,学佛是要身体力行的证悟境界,切莫把学佛当成了佛学,只有证悟到的才是佛法。

《心经》中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只有当我们心里没有挂碍、恐惧时,才能不受外境的影响,淡定从容的应对境界。

从禅宗修行的角度来看,“理悟”犹如人的眼目,“事修”犹如人的两条腿。

事修离不开理悟的指导,事修的积累又能增进我们的理悟,两者是相互相成的。

《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中说:“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所以,菩萨的境界也是修行慢慢成就的。我们要在每一个境界来临时,学习历境验心,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觉照能力,磨练自己,在一切境界上来考验自己的心是否具足平等、光明、自在、解脱。

阅读

精品原创故事 

关注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大悲咒菩萨行

大悲咒菩萨行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悲咒菩萨行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悲咒菩萨行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悲咒菩萨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