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果钦哲法王: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



阿底瑜伽(大圆满)的核心教导我们:应该揭露心的本质,心的本质是流动的自然。认识心的本质就是认识唯一的佛,除此之外一切都意义不大。
阿底瑜伽认为凡夫心就好像一个在海边堆沙子的孩子,他不断地堆沙子,但不断地被大海冲垮。大海比喻无常,而我们的心总是不断地在抓取。一旦我们抓取的被摧毁,我们立即换下一个,但是还是被摧毁,虽然我们会有短暂的快乐,但是它们会被冲垮,最终我们会感到很累,很痛苦。
就好像水遇到一个坎,然后在那里发生漩涡,但是绝对不能将那个漩涡认为是整条溪流的本质,那个漩涡不过是一个纠结,不是所有的水。
同样,我们心的本质是自然的流动,但是一遇到内在和外在的事物,它就开始抓取,然后发生漩涡。它认为自己是那个漩涡,忘记了自己是整条溪流。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纠结在那里,不肯出来。我们认为自己是轮回中的一员,是问题中的一分子,但我们不懂得在问题中放松我们的心,这样我们永远被我们是漩涡的假象给迷惑。
紧张的心就好像遇到冬天的水,它因为寒冷而结冰。同样,我们的心因为遇到某些问题而开始凝结,开始抓取,本来自然流动的心被冻结成一个点,是恐惧,是焦虑,是谋划。总之,它离开了当下,被冻结在一个孤独的地方,也就是说,整个心的活力无法释放。但是,你可以释放它。
当我们遇到任何问题,或是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用思维很多,不必企图改造什么,而是简单地放松在问题或非问题上。我们只要放松,一切就会淡化、退却,然后我们的概念会模糊,我们会开始发现自己无法承认和思考某些事情。
在放松之中,一切思维和计划都自然地消失,但这是自然的过程,而不是逻辑推理。当一切都不知去向,你在没有边际和中央,没有立足点和参考点的空间,这时的心仅仅是明晰的一种力量。这种充满力量的空间宁静地流动,没有任何事物能凝结它,那就是本觉,心的本质。


漩涡的本质是溪流,冰的本质是水。只要你释放冻结,就没有轮回的冰,或是漩涡,然后只有广大的空间和清新的光明。
阿底瑜伽的“见”是认识“本觉”。我们制造了轮回,如同我们把水制造成冰,然后把冰当成唯一的本质。但是我们一旦释放冰,水的本质就出现了,同样,我们释放抓取、释放问题、释放我们的造作,我们的心就回到了本觉。本觉对任何事物都不留痕迹,它不停留在某个事物上,不为其而冻结,它好像广大的空间,但空间是死寂的,它却充满自觉的光明。
低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分析一切都是心的影像,然后寻找心,心无法找到,于是在空之中,他们认识明朗的觉察,觉性在空间中感受自由的喜悦。但这种基于推理分析的“见”,被称为是比较造作的低等“见”。
中等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停止思维,直接感受事物的鲜明,将一切视为明光,一切都本来解脱而无所谓造作。但是他们停止思维,还是一种造作的 “见”。


最高层次的阿底瑜伽,他们超越任何努力,在自然的放松之中,心性自然地显露,这是最直接的车却修持,属于最高的部。
但这三种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效果,就是空与明的不二。
先从加行中试图发现心的根源,也就是观察每个念头的生、灭、住。但是,你将一无所获,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明晰于空无。通过这个加行,你对念头的本质越来越熟识,你发现念头如幻,认识到它们空明的根源,同时经常安住在空明的当下,这是修止。很多人在这里开悟,但大多数人用它来熟悉自心,然后修空明之止,可是这却不一定是大圆满的境界。
放松自己的身心,不要用思维来改变和扭曲自己。在放松之中,一切会自然地发生,一切“见”都会消失,你的“自性”会现量地体会到这一切——先是粗的,然后是细微的分别,它们都消失了,这不是意味着你在心里嘀咕,哦,他们消失了——不是这样,而是逐渐你放松了那个“冻结”的心,它不再抓取任何事物来做参考,它的本性就是“空”,然而却不失明晰。


只要你做,你就会日益地体验到这一切,由粗到细,由一段故事进入每一个闪念,你将发现其背后无与伦比的巨大光明空间。从开始,你就应该坚持这样的修持,直到某次你流泪或是微笑,你见到如此美丽的心灵本质,它光辉地超越了任何轮回和生死的局限。
心是一个玩耍的孩子,而本觉是一个睿智的老人,你不需要关闭眼睛和耳朵,不需要进入深深的禅定,一切都在你广大的空间中出现,却不留下冻结的痕迹。这就是本觉,永远不改变,但是我们不认识它,这就是无明。当本觉自己体验自己,这就是明觉,明觉是无明的敌人,两者不会同时存在。
本觉超越了任何参考,它绝对的空无,所以超越了“常”,但它又自发地明晰,所以也不是“断灭”。它的空,就是法身;它的明,就是报身;这二者结合自然的流动,就是化身。假如执着流动凝结成自我的一个个小结,那就是凡夫心,这是一根、二道。
修”是“无修也无散”。假如你认识本觉,那么它就是唯一的明点和本尊,就好像阿底峡大师说的那样:你一生修一个本尊,成就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在本觉之“见”中,持续在其中,也就是说你的心不被冻结,自然地流淌,那么你就是修佛陀功德无二的禅修——在见中就是禅修,此外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不需要观想和持咒、修生圆次第。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Buddhism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Buddhism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Buddhism。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