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千古话题,谁能解决?
台宗耆宿、净土成就的静慧长老三十多岁就证得念佛三昧,而且一生劝人念佛,最后在弥陀圣诞前夜——十一月十六入涅槃,往生极乐。
我师父悟公上人的圆寂日是十月二十五,是上人自己选的日子。
上人有一个师弟叫悟明长老,曾经是台湾佛教理事会会长,他一生弘扬观音法门,最后跟弟子们都交代好了之后,六月十九日的早上坐着就走了。
弘宗演教的倓虚法师,讲《金刚经》,讲到究竟无我时,入大涅槃。
苏州灵岩寺方丈明学长老,一生秉持着印光大师的教导,朴朴素素,低调谦卑。最后他圆寂的日子就是印光大师圆寂的日子。
这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真的是一种庄严,是生死自在最美好的一种选择。
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里所阐述的主要核心就是这个主题——生死大矣。这个千古话题,谁能解决?学佛可以解决。
我们佛弟子可能没办法决定自己出生的日子,但是能够决定自己死的日子,这就是解脱的自在。
成就道业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很发达了,但是这只是“术”的层面,解决不了生命本体的生老病死,也没有办法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甚至前生后事、六道轮回,都不是它所能研究的范畴。
心理学对濒临死亡的研究,再多的案例也只是证明了一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后,脑电波停下来了,意识体还存在,脱离肉身之后的感官还存在。既然是濒临死亡,那么神识还会回来,不可能投了胎之后再回来,所以他不知道死亡更深层的境界。
同样一个课题,科学的研究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而佛教就没有这些局限,因为佛教解决的就是这个生死问题。对于我们佛教徒来说,了解三世,了解轮回,了解六道,有太多准确无误的案例了,乃至诸佛菩萨讲的因果规律,我们都可以更直接地去了解。
佛教有出离三界的声闻缘觉,同时还有超过声闻缘觉的菩萨诸地,还有成佛的,以及成佛之后的世界,这更是除佛教之外所没有的学问。乃至所谓的外星人的第一类接触、第二类接触、第三类接触,它所传递的信息也没有佛教这方面的内容。
//
//
所以我们现在能够学到佛法,要珍惜这个机会。佛把这个宇宙里最高级的智慧结晶传递给我们,我们不要再沉浸在衣食住行中,不要再局限于生命原始本能的状态里,更不要把生命宝贵的精力投入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我师父跟我讲:“我们佛弟子,吃素也不要太讲究的。”不管你吃的是什么,过了喉咙便成何物了?所以也不需要太讲究的。而且不单单要从这个执着里脱离出来,甚至如果有一点小智慧的话,衣食住行还要安住在智慧当中不散乱。
黄檗禅师曾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参见《古尊宿语录》卷三)他老人家已经不安住在这个有漏的、生灭的状态了,而是时时处处都在不生灭的、无漏的大道的状态里。所以我们每天吃饭都要念“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佛教处处提醒我们修行人,要从肤浅的凡夫状态超离出来,解脱出来,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成就道业上,那么,解决生老病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