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药王送你健康养生方





 “药王”养生方:杀生求生 去生更远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聪明过人,七岁就学,便能曰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隋开皇元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于陕西终南山中,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专精探究医药,济世救人,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永淳元年与世长辞,享年141岁(又有125岁之说)。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药王”在《千金方》中就明确表示反对杀生,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是什么意思呢?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 ,而去杀害动物的生命,只会让自己离“生”越来越远。

原文: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白话:

自古一些名医治病,经常取其它动物的生命来救危急病人,导致越来越轻贱动物的生命,而把人的生命视作更为珍贵。其实说到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损害它的生命来利益人自己的生命,是有生命的物类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

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会使人离生更远。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确实就在这里!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有已经死了的,就买来用它,不在此例。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

据说,百岁高龄的药王不仅极力倡导避免用动物入药,自己平时连鸡蛋都不吃的。




 「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孙思邈说:「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就是说晚上吃撑一顿,就是在减损一日的寿命,故晚餐宜少食为养生之道。晚餐有「鬼食」之称,有一位健康专家提出了这个观点: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命,四分之三是维持医生的收入。虽然比例不一定准确,但足以说明吃晚餐和身体健康之间的直接联系:晚饭吃不对,惹出一身病。

在《墨子·杂守》上记载,兵士每天只吃两顿。第一顿称「朝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早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不时不食」(《论语》),意思就是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 11~13 点,过了 13 点就不能再吃饭了。这里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1418 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宠臣翰林学士胡广死了,享年只有 37 岁。胡广是个文人,其特点是守口如瓶,朱棣与他商量事,他是绝对不会泄露的,因此朱棣很喜欢他。

但是朱棣也很讨厌他,因为胡广爱吃晚饭。在古代,一个人如果吃晚饭,就会被认为是放荡。但是胡广说自己长期有病,身体十分虚弱,一顿饭吃不多,因此必须多吃几次饭,朱棣也就原谅他了。胡广当了翰林之后,才开始吃晚饭。诚如他自己说的,他自己长期有病,身体十分虚弱,一顿饭吃不多,因此要吃晚饭,而且晚饭非常丰盛。然而胡广的身体并没有因为吃晚饭而强壮起来,反而毛病越来越多,年仅 37 岁就英年早逝。

这里并不是提倡大家完全不吃晚饭,毕竟现代人的作息时间不同于古代,还要根据个人健康状况来决定,但是提倡大家晚饭要减量,最好以素食和瓜果类便于身体的消化和吸收的食品为佳。尤其是喜逢新春佳节,亲人欢聚时刻,更要注意饮食适量。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身心安泰,送给大家一个吃饭前一定要念的咒语:

解毒咒:

三san 缽bo 啰la 佉qie 多duo 

大家要养成吃东西前念解毒咒的习惯。很简单,念三遍,吹口气在食物上就可以了。

因为在佛陀的时代,随着佛陀的团体越来越壮大,有些外道心生嫉妒,就想要害佛陀和僧团。出家人都是托钵的,外道就故意加了很多毒药在饭里供养出家人,所以佛陀教授弟子:以后出家人吃东西,一定要念“解毒神咒”。

-  END -

声明

本文由「月明天心」微信平台制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huiriyueming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敬请常念 南无观世音菩萨

消灾增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学习太上感应篇

学习太上感应篇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学习太上感应篇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学习太上感应篇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学习太上感应篇。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