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五大禁忌!不注意想寻到根很难!(二)
很多朋友到了知天命之年,寻根溯源的渴望就越来越强烈。不管是承上启下,都需要一本完善的家谱族谱。
可想法冒出信心满满,做起来才发现,阻碍满满。
现在明明网络如此发达,为什么做起寻根溯源的事又这么难呢?
一、缺乏纸质资料
前面我们说过,早期的谱牒,有口传的,有结绳的。
不论是有实体还是没有实体,缺了明确能表情达意的文字,早期族谱能够承载的信息有限,传承性也大受影响。
对于一个家族的历史来说,家谱的真实性虽然不如国史方志记载的客观,但是对于寻根者来说还是第一手的资料。
但在建国后特殊时期,大多家谱被损毁殆尽或者残缺不全。对部分寻根者来说,完全没有可供参考的家族史料。
二、地名与行政区划变迁
古地名与现代地名,以及行政区划,历经千百年,自然会有大大小小的变化。
像安丘王府庄,被怀疑就是皖北苏北的祖根地山东枣连庄。
从明朝初年到现在,改了好几次。
甚至很多古地名已经不存在了,行政区划也是,如东北人祖根地的登州府。
明朝及清初,登州府管辖区域为一州七县,雍正十三年后,登州府管辖区域为一州九县。
三、谱匠水平参差致信息错乱
明清时期的修谱人员,给各姓氏各家族有偿修谱。
为了挣钱生存吗,得提高效率,他们有一套修谱的模板范本,这个操作就会涉及到捏造或者错误记载信息。
后人如果想根据这本谱来溯源,结果可想而知。
民国《义门陈氏大同宗谱》收录了一篇朱熹的序文,署“龙图阁大学士朱熹晦庵氏拜书”,然而朱熹并未当过龙图阁大学士。
除了谱序、世系这种承代关系,始迁祖的个人信息、祖源地也都有捏造存在。
四、乱认名人为祖致祖源不明
这一点其实跟第三点有些类似,问题主要是集中在祖先信息这里。
如果翻开某些地区的家谱,尤其南方地区,很多记载的始迁祖都是做官之后,举家举族迁居到南方。
并在当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如果只是某一族这样,倒也正常,如果绝大多数都这样,真实性还是有待考证的。
五、联宗、攀附导致祖祖源不明。
之前,阿族身边有个朋友说,自家清代祖上,是满族正白旗上三旗。
而他们这个旗籍其实是清末先人买来的。
这种情况就跟攀附类似。
以及为了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合修家谱合建宗祠降低成本等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
——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发现更多精彩家族历史
总编:上官福楚
轮值编辑:官秀岩
资料采辑:上官辉
发布:官正琼
审核:熊剑文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转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及对您造成不利影响,同样敬请联系我们删除。